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中国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它的实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步,为中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促进了农业的迅速恢复与稳健发展,进而为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实的农业基础,带来了中国整体国力的迅速提升。在进行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回顾改革初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成过程,总结其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初期,人事上的平反、思想上的解放、政策上的开放等方面的积极改变,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萌芽提供一定的可能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因为经济、历史、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小岗村农民进行初步艰辛改革尝试,取得显著的成效。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舆论对其认识产生了分歧,有反对,也有支持。党和政府内部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认识也同样存在分歧,反对的要求继续发展人民公社的体制,支持的则为了农民的大胆改革撑起腰杆。党和政府内部的争论,带来了政策的改变,为农业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发展空间,还存在转变不足的地方,让农业改革受到一定限制。但是中央农业方针的转变,为部分地方政府积极支持及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供了依据,让地方农业取得骄人的成绩。随着农业改革的发展,社会舆论已经转为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支持,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中央也逐步承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终以中央文件的形式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合法地位。从此,中国的农业取得飞速发展。这标志着改革在农村率先取得成功,为以后的全面改革打下良好基础。考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成过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制度设计应当以人为本,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与自由;衡量制度优劣应当以实践为标准,以事实为依据;推进制度创新的动力往往来自于民间,领导者应当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在推进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不能搞强制,应当允许等待和观望,最终用事实说服人;也不能搞一刀切,应当允许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