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业情绪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切积极和消极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积极情绪有利于维护其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促进学生成长。中学生付出—回报失衡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体验到的高付出低回报的失衡感,是学生学习上的压力源,在学生学业情绪的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同时,逆境信念作为一种逆境的认知,与学生的学业情绪也存在十分重要的关系。而中学生各项心理品质的发展处于相对敏感和波动时期。因此研究中学生付出—回报失衡与学业情绪的关系,能够改善学生的付出—回报失衡感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学业情绪的发展。同时深入探讨逆境信念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积极学业情绪的培养,寻找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的干预手段提高学生积极学业情绪体验。研究选取安徽省宣城市一所高中、一所初中,肥东县一所完全中学1257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Fukuda改编、Li Jian翻译的《付出—回报失衡量表(中学生版)》、Shek编制的《中国文化逆境信念量表》以及俞国良编制的《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探究中学生付出—回报失衡与学业情绪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结论如下:1.中学生总体处于付出—回报失衡状态;中学生的积极学业情绪要比消极学业情绪水平要高,相较低唤醒的学业情绪,高唤醒的学业情绪得分相对较高;中学生持有较为积极的逆境信念状态。2.中学生付出—回报失衡的年级差异显著,失衡比初三学生最高,性别差异不显著;中学生学业情绪中,积极高唤醒学业情绪性别差异不显著,其它分问卷性别差异显著;同时学业情绪的年级差异在各分问卷上均达到显著水平;中学生的逆境信念性别差异不显著。3.中学生付出—回报失衡负向预测积极学业情绪,同时对消极学业情绪有正向的预测能力;逆境信念能够对积极学业情绪进行正向预测,对消极学业情绪进行负向预测。4.逆境信念在中学生付出—回报失衡与积极学业情绪、消极学业情绪中均起部分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