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回顾性调查分析、文献调研制定慢性鼻窦炎的最佳中医诊疗方案与有中医特色的临床路径及操作规范,通过对慢性鼻窦炎中医特色临床路径进行综合评价及优化,最终形成一套可操作性强、切实能够节省医疗卫生资源、保证医疗质量并利于推广的慢性鼻窦炎临床路径及实施规范。方法通过临床病例回顾性调查分析、文献调研与专家咨询等制定慢性鼻窦炎的最佳中医诊疗方案与有中医特色的临床路径及操作规范,包括标准化文件格式、操作流程、实施规范、变异处理及管理体系等。通过对研究人员的培训、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及研究协作组、制定实施的详细标准操作规程、协作单位设置专人负责调查的质量控制、进行阶段分析与终期分析。对广东省中医院2006-2008年耳鼻喉科的慢性鼻窦炎患者进行临床、历史对照研究,对慢性鼻窦炎中医特色临床路径进行工作效率评价指标、医疗质量评价指标、经济指标评价以及服务评价等四方面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及优化。结果平均住院时间由2006年的9.62天和2007年的9.35天降为2008年的8.22天(P<0.05);手术出血量2006年的150.42ml和2007年的130.54ml降为2008年的100.67ml(P<0.05);手术时间由2006年的的123.56分钟和2007年的110.35分钟降为2008年的95.22分钟(P<0.05);满意度由2006年的90.85分和2007年的91.02分升为2008年的95.32分(P<0.05);住院费用由2007年的8978.97元降为2008年的8369.32元(P<0.05)。,2008年术后鼻内窥镜复查脾胃湿热型与脾虚湿聚型术腔形态学总分对比,分别在术后2周、1月、3月、6月计分,脾胃湿热型均优于脾虚湿聚型(P<0.05)。结论1.慢性鼻窦炎的内窥镜鼻窦手术的临床路径的制定有利于该病的规范性治疗,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增加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2.脾胃湿热型和脾虚湿聚型术后内镜形态学总分分别在术后2周、1月、3月、6月进行比较,脾胃湿热型恢复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