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仙踪》的跨类型现象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qi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野仙踪》是清中叶颇具特色的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李百川自觉吸取了各类小说的优长,杂糅了不同的小说类型,历史、神魔、世情等题材在《绿野仙踪》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同时,各类型的元素都表现出相当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以至于任何一个传统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类型都难以将其归类,因而是一部跨类型小说。但《绿野仙踪》这种跨类型的文体特性长期以来并未受到学术界足够的重视。鉴于此,本文旨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从小说类型学的角度出发,研究《绿野仙踪》的跨类型特征并分析其历史成因,解析其内在构成与艺术风貌,解读跨类环境中多元化的文本内涵,以弥补目前跨类型小说研究的不足。全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言。简要介绍了《绿野仙踪》的研究现状,阐述了跨类型现象的研究意义,指出该论题的研究价值。第二部分主要讨论了小说类型与跨类型的相关理论问题。分两节论述,第一节为小说类型的划分,从中外类型学理论出发,阐说“类型”、“小说类型”的概念。第二节扫描小说跨类型现象的出现,分析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小说、世情小说四大类型中跨类型元素的出现。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绿野仙踪》跨类型小说出现的历史成因。从小说“多祖”源头的引领、经典小说作品的借鉴、小说思潮的演变、新兴读者群的审美需求四个方面展开论述。第四部分是《绿野仙踪》跨类型小说的内在构成与艺术风貌。分五节展开,前面四节分别从历史框架、神魔情节、传奇人物、市井生活四个方面对《绿野仙踪》融历史、神魔、传奇、世情多个类型于一体的跨类型现象展开阐释。第五节具体论述《绿野仙踪》跨类型小说的艺术风貌。第五部分是对《绿野仙踪》跨类型小说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价值追求的解读。分三节论述,第一节为“绿野”与“仙踪”的交织;第二节为浓厚的道教文化色彩;第三节为侠义精神的高扬。针对跨类型现象的内在构成,阐发类型交织下的多元文化内涵。第六部分是结语。对全文稍做总结,并略说其创新与不足。
其他文献
人工心脏起搏技术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惟一有效的方法,但长期的应用中,也出现了与起搏相关的并发症,如起搏综合征、心功能恶化、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等,对这些并发症的处理,临
目的探讨影响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同期住院的80例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尿路感染患者以及100例无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
铁路的建设一方面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受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国铁路沿线的景观环境建设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也没有形成
目的研究NEDD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EDD9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研究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NEDD9表
我国在传统上是一个行政权力强大的国家,其政令大多以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出现,行政规范性文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行政权力的载体。因此,行政规范性文件在我国行政法治国家的
目的 观察七氟醚后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的影响.方法 雄性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七氟醚后处理组(S组),
目的评价兰索拉唑及其代谢产物5-羟基兰索拉唑和兰索拉唑砜在细胞色素氧化酶CYP2C19强代谢者和弱代谢者中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24例受试者空腹口服兰索拉唑30 mg,用LC-MS/MS法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硕士研究生创造性动机、创造性自我效能与创造性表现的关系。首先以458名硕士研究生为被试,对创造性自我效能量表进行修订使之适合本研究。然后运用问卷调查
疼痛定义为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或类似损伤相关联的感觉和情绪体验[1].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疼痛学会已经确定癌痛是全球的公共健康问题,并将癌痛列为继呼吸、血压、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