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次声是频率为10-4~20Hz的弹性机械纵波,在工业、交通、军事、及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是环境污染因素之一。无论是平时还是战时,次声都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严重危害。因此,对次声生物学效应机理的研究具有平、战两方面的意义。次声对生物体作用的基本原理是直接引起机体各部及脏器共振,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生物学效应,在次声引起的各脏器结构与功能损伤中,最为首要的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目前,次声对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作用的分子机理尚不清楚。 谷氨酸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含量最高的兴奋性神经递质,研究表明,脑损伤后可发生脑组织中谷氨酸水平增高,产生兴奋毒性作用,从而诱发神经元的多种病理损害。谷氨酸兴奋毒性由其受体介导,其受体包括离子型谷氨酸受体(iGluRs)及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s)两类,iGluRs可引起神经元胞内钙超载;在突触前和突触后的mGluRs既可介导兴奋性效应,也可介导抑制性效应,并参与其它离子型受体的调节。目前已克隆出8个mGluRs亚型,根据氨基酸序列同源性、第二信使偶联和激动剂等方面的差异可将它们分为三组:Ⅰ组mGluRs包括mGluR1和mGluR5,生理学特性为神经毒兴奋性增强效应;Ⅱ组mGluRs山mGluR2和mGluR3组成,介导神经保护效应;Ⅲ组mGluRs包括mGluR4、mGluR6、mGluR7和mGluR8,其生理活性与Ⅱ组mGluRs类似。 以往的研究表明,虽然某些iGluRs如NMDA-R的拮抗剂对脑损伤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由于可产生严重的精神副作用,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前景。而随着对mGluRs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机制中作用的深入研究,其药理学特性不断被重视,对于mGluRs的拮抗剂或激动剂的研究已逐渐成为热点。我们以往的研究表明,Ⅰ组mGluRs竞争性拮抗剂MCPG对次声引起的中枢神 第四军医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经系统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本研究依靠次声压力仓系级,建立 SHZ,130dB次声脑损伤人鼠模型, 并采用寡聚核苦酸探针原位杂交、电于显微镜、组织病理学和药物干预等技 术和研究方法,探讨次声作用后大鼠皮质 1、11组mGluRs mRNA表达变化 规律以及*组mGluRs激动剂DCG-r的干预作用,旨在从分于水平揭示 mGluRs参与次声脑损伤的机制,为次声脑损伤研究及其防护措施应用提供 一定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成功建立了稳定、可靠的SHZ,130dB次声脑损伤大鼠模型c在 该模型中,次声作用 1次组大鼠的神经病学评分(NSS)和脑皮质损伤神经 元计数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尸>0刀5),7;k和14次组大鼠的上述观察指 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尸<0刀1)。同时,组织病理学证实7次和14次组大鼠 脑皮质的显微和超微结构显示出典型的神经元损伤改变。对1、11组mGIuRs 的研究表明:SHz,130dB次声作用后,大鼠脑皮质内 1组 mGluRs mRNA表 达增高,其中以7次作用组增高最为显著(P<0.01),14次组恢复土正常水 平(P>0刀,;而*组<OuRs m RNRNA表达减少,其中1次组显著减少(P<0刀]〕, 7、14次组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P>0刀5)。干预研究结果发现:次声作用1 次DCG-l\’干预组与次声作用1次中W r水对照组比较,损伤神经元的计数 无显著差异(尸功仍)。次声作用7、14次**G.IV干预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 比较,相应脑皮质的损伤神经元密度减少,脑组织水肿减轻,损伤神经元计 数显著少于相同次声作用次数的生理盐水对照组(尸<0刀引。 研究结果提示:SHZ,130dB次声能够引起广泛的大鼠脑皮质神经元损 伤,脑组织结构和功能损伤出现在次声7次作用后,并具有一定的量效依赖 性;I、11组mGluRs的表达变化参与了次声脑损伤机制,次声作用后大鼠 脑皮质内具有损害作用的I组mGluRs表达增加,而具有保护作用的11组 mGluRs 表达减少。在其影响下,脑皮质神经元表现出损伤性改变;11组 mGluRs激动剂 DCG-IV能够通过活化 mGluRZ和 mGluR3而有效地干预次声 脑损伤,具有一定的神经元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