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灾害对于全人类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们伴随着地球的产生,在人类出现之前,自然灾害就已经存在。在历史的长河中,各个时期的生物都经历了灾害的洗礼,可以说灾害对于物种的繁衍和进化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知识的积累,人们对于灾害有了深刻的认识。进入到现代社会,人类活动的加剧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各种灾害的频发,自然灾害爆发的原因也趋于复杂和多样,治理的难度也在加大。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国际社会对于治理自然灾害的力度和关注度在加大,国际救灾早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个重大课题。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国际救灾合作是国际救灾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这片大陆所处的位置自然条件复杂,很多国家长期面临着飓风、地震、洪水、火山爆发等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再加上该地区绝大部分国家的经济、社会、科技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灾害的爆发所产生的损失也相对更为严重。上世纪,该地区各国普遍对灾害缺乏系统的认识,救灾理论、技术条件不充分,对于自然灾害的应对也仅限于“灾害出现—紧急应对”的单一方式,救灾效果不理想,并且难以为未来的减灾提供借鉴。随着联合国减灾战略对拉美及加勒比地区的关注的提升和救灾援助力度的加大,以及该地区各国的救灾经验的增加、技术水平的提高,从20世纪后二十年开始,拉美及加勒比各国在该地区救灾组织的帮助之下,纷纷建立了有效的灾害管理体系,积极开展国际救灾合作。拉美的国际救灾合作经验对于世界各国来说,都是十分具有借鉴意义的,尤其是对于同样多灾多难的亚洲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