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甲状腺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内分泌肿瘤,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甲状腺癌的病理分型,临床分期不同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多种因素与其发展及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本实验主要探讨Periostin、Slug和E-cadher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并剖析三者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互关联性,为甲状腺癌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方法收集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2009年2月-2015年2月手术后经有经验病理医师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组织标本共144例,其中男性病患35例,女性病患109例,年龄21~81岁,平均年龄45.7岁。无淋巴结转移者66例,发生淋巴结转移者78例。按照国际抗癌联盟(UICC)TNM分期的标准,其中Ⅰ期62例,Ⅱ期23例,Ⅲ期58例,Ⅳ期1例。病人术前未接受过放、化学治疗。同时设结节性甲状腺肿70例、甲状腺腺瘤70例和10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中Periostin、Slug和Ecadherin的表达,剖析三者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互关联性,以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实验结果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采用χ2检验分析三者蛋白表达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三者蛋白表达的相互关联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Periostin蛋白阳性染色呈现黄色或棕黄色,主要定位于细胞核。Periostin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3.8%,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以及腺瘤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表达均为0,表达的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显示Periostin蛋白与患者淋巴结的转移、TNM分期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无明显差异(P>0.05)。2 Slug蛋白阳性染色呈现黄色或棕黄色,主要定位于细胞核。Slug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9.2%,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中的表达为0,以及腺瘤中表达为0.7%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为1.0%,表达的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显示Slug蛋白与患者淋巴结的转移、TNM分期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无明显差异(P>0.05);3 E-cadherin蛋白阳性染色呈现黄色或棕黄色,定位于细胞膜。Ecadherin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1.1%,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中的表达为100%,以及腺瘤中表达为100%,表达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4在实验组中,Periostin蛋白的高表达与Slug蛋白的高表达呈正相关(rs=0.367,P<0.01);而Periostin蛋白的表达与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s=-0.672,P<0.01),Slug蛋白的表达与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亦呈显著负相关(rs=-0.472,P<0.01)。结论1 Periostin有可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起到了促进肿瘤的侵袭与转移的作用,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肿瘤转移候选基因;2 Periost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与Slug、E-cadherin蛋白具有相关性,并可能通过Slug-E-cadherin-EMT途径从而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发挥作用。因此,检测Periostin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有可能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诊断及评估患者的临床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