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美等发展成熟的汽车市场运作经验表明,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整车利润已经非常低,很难再有突破,售后市场逐渐成为未来汽车市场的利润大头,将占到企业总利润的三分之一以上。中国汽车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市场,对应的售后市场竞争也日渐激烈。合资和自主品牌都在争夺市场,培育自己的消费者族群,扩大自身的市场占有率。因此,重视售后服务市场,合理规划备件渠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在实践调研和整理归纳分析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目前国内外备件市场的供需特征、流通模式、发展现状等做了介绍,并分析了我国已形成的汽车产业结构布局,以及主要整车企业的生产模式,解释了在中国现有多对多式零部件供应节点布局,以及整车厂占主导地位的供应渠道模式下,备件供应系统存在的诸多问题,其主要集中在客户响应效率、库存控制、运输成本以及返程空载等方面。本文针对这些弊病,提出在流通体系前端,即以经销商库存为划分节点,施行多企业或同一企业下不同品牌的合作,借助第三方物流企业,采取共同配送,促进信息沟通,整合物流资源,以降低运输和仓储成本,缩短响应时间,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于实行共同配送的货物,在具体集货配送时可以采取不同的合并模式,主要包括存货合并、车辆装载能力合并以及转运点合并等,因此在实施共同配送前,对于不同属性的合作企业,应该制定不同的共同配送模式。共同配送模式确定以后,在不降低参与企业原有绩效标准的前提下,借鉴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分析并绘制共同配送的因果关系图,找出正、负反馈环,从而找出影响共同配送效率和成本的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建立共同配送成本模型,量化实施共同配送后的运营成本,寻求最优的共同配送方案。在此基础上,对成本模型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成本变化的主要因子,对其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出其敏感度,找出对成本影响最大的因子,从而对这些因子实施重点控制,以减低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在计算敏感度时,为了使结果更加符合现实,在传统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将敏感因子的波动区间和变化概率综合考虑进来,把敏感性分析与概率统计分析结合起来,以更好的反应敏感因子的实际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