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氧铋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对幽门螺杆菌的抑制作用

来源 :武汉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ya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在电子、能源以及生物医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抗菌、药物传输以及新药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各种形貌的纳米材料,例如纳米颗粒、纳米线、纳米笼和纳米管等已经应用于药物传输的载体。研究还发现,不同形貌或大小的纳米材料其性质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致病菌,被认为是慢性胃炎和胃溃疡的最主要致病原因。有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对人类的健康生活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目前,含铋化合物已经广泛的应用于胃肠道疾病的治疗,特别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常用的铋剂有胶体次枸橼酸铋、水杨酸铋和雷尼替丁柠檬酸铋等。由于碳酸氧铋也具有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的生物活性,因此本论文设计思想是合成和表征不同形貌和大小的碳酸氧铋纳米材料,测定并比较它们抑制幽门螺杆菌的活性,寻求更为有效的抗菌材料。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作为潜在的纳米药物或负载抗生素后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进行多重治疗奠定基础。本文主要进行以下工作:1.以柠檬酸铋和尿素作为反应的前体,采用水/油相微乳液辅助水热反应的合成方法,合成出结晶性较好、平均直径为9nm的碳酸氧铋纳米颗粒,通过X-射线衍射、X-射线能量光谱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透射电镜、高分辨透射电镜和选区电子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反应中柠檬酸根离子的热分解是提供碳酸根离子的主要方式。碳酸氧铋颗粒的成核与生长过程都是在很小的水滴里面进行,所以形成较为均一的球型颗粒。碳酸氧铋纳米颗粒抑制幽门螺杆菌的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其MIC50值为10μg/mL,与常用的铋剂胶体次枸橼酸相比,碳酸氧铋纳米颗粒具有与其相近的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的活性,优于普通级别的碳酸氧铋。2.以硝酸铋为前体,采用溶剂热法合成出了立方体状、多面体状和长方形条状碳酸氧铋纳米颗粒;以柠檬酸铋为前体,采用回流的方法合成出了碳酸氧铋纳米片。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高分辨透射电镜、选区电子衍射和X-射线能谱分析对合成的不同形貌的纳米材料进行了表征。在溶剂热合成中,甘露醇的浓度和反应原料的种类对碳酸氧铋纳米材料的形貌和分散性有很重要的影响,其中甘露醇分子在立方体颗粒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在回流条件下,柠檬酸铋在合成片状结构的纳米碳酸氧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不同形貌的碳酸氧铋纳米材料抑制幽门螺杆菌的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碳酸氧铋立方体纳米颗粒和纳米片的MIC50值分别为15和10μg/mL。与常用的铋剂胶体次枸橼酸相比,碳酸氧铋立方体纳米颗粒和纳米片具有较好的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的活性。3.以柠檬酸铋和尿素为反应原料,在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存在的条件下,采用回流(198℃)的方法在乙二醇中合成出了铋微/纳米球。铋球的直径介于400nm至800nm之间。实验结果表明,在铋球的形成过程中,柠檬酸铋先反应生成碳酸氧铋颗粒,再被乙二醇还原为铋。PVP的用量对铋球的形貌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资本来源的多元化加之产业价值链的重塑,使得市场盈利模式发生新的变化,中国传媒产业环境的不确定性也随之增加。中国传媒产业原有的传媒战略分析框架已经难以解决动态竞争环
<正>辉南县地处吉林省东南部,通化地区北部,半山区,幅圆面积2272.3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141个行政村,总人口37万,其中农业人口22万。"十一五"以来,辉南县委、县政府把优先
通过观测多种液态和固态食品物料的温度和电导率的关系,发现当温度降至食品物料冰点时,电导率就急剧下降。本试验测定出王老吉凉茶、可口可乐、玉米浓浆的冰点分别为-1.8,-2.
当前我国正进行素质教育的改革,在素质教育中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对健康体适能的理解与篮球运动特点关系出发,指出篮球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的
国家问题重新引起政治学的重视,反映了政治学发展的新趋势。行为主义在政治学中的蔚然成风,使传统政治学受到严重挑战,围绕着“国家”概念的分歧,形成了关于国家问题的论战,涉及到
炔酮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中间体,已经广泛用于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或杂环类化合物的合成中。合成炔酮的传统方法常用酰氯和炔类化合物偶联反应,该反应简便高效,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贸易自由化的大环境下,农业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其对类似于我国的发展中农业大国而言重要性尤为突出。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农产品起步早,能够为我
通过统计该科室行波管实际制管过程中因漏气导致真空失效的种类及数量,分析得到行波管制管过程中薄弱环节为金属陶瓷封接工艺,因该原因导致部件及整管失效样本数占总失效样本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