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与内需主导型经济增长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casteris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典型化事实表明,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工业化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而城市化的发展又推动了经济增长。但是,我国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历程不同,新中国建立以后为了改变建国前工业化落后的局面,尽快建立起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实现赶超发达国家的发展目标,采取了重工业化优先发展同时抑制城市发展的战略。这就使得中国的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难以转移到城市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更高的非农部门,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影响了农民收入增长,抑制了农村居民对工业部门产品的消费需求。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极引进外资,扩大对外开放,逐步形成了今天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的模式。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虽然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但是也导致了中国宏观经济的内外失衡并且加剧了国际贸易摩擦。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之下,来自国外市场的需求不断下滑,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变得举步维艰,中国迫切需要回到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的轨道上来。城市化不仅能够创造就业而且能够创造需求。城市化实质就是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变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农民从低收入、低效率、劳动力过剩的农业部门转移到高收入、高效率、高就业率的工业部门、服务业部门的过程,它不仅能够带来收入的增加同时也能够带来有效需求增加和促进产品市场的扩大。截至2011年中国还有50.05%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如果达到70%的城市化率,中国至少还有近3亿的农村人口需要逐步融入到现代城市当中,这一农转非过程不仅会将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所蕴藏的潜在需求势能转化为现实有效的需求并且能够进一步通过乘数效应扩大此有效需求推动内需经济增长。因此,从城市化过程的需求增长效应和收入增长效应来看,城市化本身就构成了一种经济增长要素。抓住城市化这一内生性需求增长特征,我们就可以通过城市化有效推动非农就业的增长和国内消费、投资需求的扩大,并且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产业竞争力使国民经济进入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本文以城市化过程的需求增长为主线,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城市化推动内需经济增长的机制以及实现条件进行研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给出研究结论、提出城市化的战略取向以及相应的政策调整。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首先阐明了本文的选题背景以及意义,其次,通过文献回顾,考察国内外关于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成果,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视角以及研究方法;最后是本文研究框架、技术路线、结构安排和理论创新点。第二章,主要是背景研究,首先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典型化事实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中国出口主导型经济增长模式所遭遇到的困境与挑战,最后阐明城市化作为内需主导经济增长内在动力因素的主要原因和现实意义。第三章,构建了一个城乡两部门模型,在该模型框架内首先研究城市化与产出的需求决定。然后在城乡需求差距基础上分析城市化的内生需求增长效应,最后利用因果关系链总结并提出城市化推动内需经济增长的理论作用机制。第四章,在上一章城市化推动内需经济作用机制基础研究上,提出理论命题加以实证检验。首先使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找出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的主要因素。其次使用VEC模型对城市化过程中的消费需求潜力和投资需求潜力进行分析,并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证分析城市化过程中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具体贡献。最后,实证分析城市化过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第五章,主要针对城市化推动内需经济增长的实现条件进行分析研究。出口需求、政府支出以及农民土地财产性收益是启动内需主导型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没有出口需求、政府支出外部需求,农民就不会有城市就业的机会,农转非自然不会发生;特别是没有农民承包土地的财产性收益,农民就缺少城市安居生活的资本,城市化推动内需的机制就难以生效。第六章,对全文的研究进行结论总结,然后提出城市化战略取向和政策调整依据和政策调整方向。最后给出本文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就研究方法来说,基于经济学视野的分析方法是贯穿本文始终的主要研究方法。首先,根据我国实际存在的情况,我们将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突出实证研究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中,根据必要的假设,建立基本的分析模型,对城市化推动经济增长机制进行分析,这是理论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本文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再利用统计、计量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从而使得出的研究结论真实而可信。其次,利用实证与理论推理相结合的方法对实证研究的结果进行系统的理论思维,提出具有反映我国城市化与内需主导型经济增长的理论,并将其一般化。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一、出口主导型经济增长已经难以维系,中国必须走向内需经济主导之路,而城市化是推动内需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二、城市化过程内生需求潜力使得城市化本身成为经济增长的因素。三、农转非过程可以将城乡需求势差转化为需求增长效应、收入增长效应、资本重置效应以及需求引致效应推动内需经济增长。四、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存在着内生关系,城市化和经济增长组成了一个动态系统,没有城市化就不可能存在经济增长,没有经济增长也没有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过程能够产生大量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有效推动经济增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能够提高城乡劳动力资源的劳动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增长。五、农转非推动内需经济增长需要相应的外部条件才能够实现。这些外部条件包括政府需求、出口需求和资产变现需求。其中最主要的条件是农民能够获得土地财产性收益。而赋予农民土地永佃权是农转非推动内需经济增长实现的关键条件。六、城市化推动下的内需主导型经济增长有赖于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作出相应的调整才能够实现城市化对内需经济增长的推动。本文的主要创新在于:第一,研究视角的创新。以往的有关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城市化的集聚效应、扩散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而本文首次从城市化过程内在需求的角度,研究分析城市化过程所产生的消费增长效应、收入增长效应、资本重置效应以及需求引致效应四个方面对内需经济增长的贡献。第二城市经济增长理论一般着重分析城市化对劳动、技术进步以及资本等经济增长要素的影响以探索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而本文从城乡居民的需求差距(需求势能)分析城市化对内需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并首次提出城市化过程所蕴藏的内在需求潜能使得城市化本身构成了经济增长的一个要素。第三,首次将政府投资划分为城市化内生性投资需求和外生性投资需求,内生性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长期有效;外生性投资需求短期内有效而长期反过来可能阻碍内需经济增长。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多年以来,伴随着经济的迅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各大城市的出租车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出租车运输占据城市客运交通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城市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经济体制转轨的重要时期。公司治理作为转轨经济的产物,逐渐成为现代企业制度最重要的构架,而且是企业增强竞争力和提高经营绩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大因素,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自高等教育扩招以来,高等教育人口变宽而随之出口却未同步,造成高等教育出
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是英语教学中师生共同努力的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尽管教师和学生都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总是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如何提高中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一直
剖析阻燃电线电缆与普通(非阻燃)电线电缆的本质区别,介绍国内外对无卤低烟阻燃电缆的研究成果,论述电线电缆的阻燃技术及结构防火技术,并对电线电缆阻燃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具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社会上的人口结构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老龄化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凸显,为了能够更有效地促进这一部分老年群体在后期得到良好的生活,提升全民的幸福感
因特网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电子邮箱、网络聊天系统、电子论坛等免费网络服务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然而,恶意程序对这些服务资源的非法攻击,也给互联网安全性问
<正>《人民警察抚恤优待办法》中所称人民警察,是指公安机关(含铁路、交通、民航、森林公安机关和海关缉私部门)、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检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改革的实践表明,地方高校教师岗位聘任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应紧密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科学合理地设置岗位,加强聘约考核,并积极探索新的分配模式,统筹兼顾改革
治疗方法:穴取曲池、血海.操作:用5ml注射器抽取当归注射液4ml;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右手持注射器快速刺入穴位,然后将针缓慢推进或上下提插,待针下有得气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