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高中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育更加关注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提升。历史比较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透过历史现象认清本质,更好地把握历史事物的共性与个性,学会以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演变进程。因此,培养高中生的比较思维能力是当前历史教学的重点之一。同时,在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对实施效果进行检测,这是保证培养质量的要求。关于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比较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评价,主要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分析培养高中生历史比较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及要求。历史比较思维能力的获得,有助于培养高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夯实知识和发展认知能力的需要,也是应对高考评价的需求。历史比较思维能力强调培养要遵循唯物史观的指导性、比较对象的可比性、比较维度的全面性、比较事物的本质性、比较分析的时代性。其次,对高中生历史比较思维能力的发展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本次调查以开封市区四所示范性高中学校为调查对象,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基础历史知识能够理解和比较,具备一定的历史比较思维能力,但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还有欠缺,缺乏比较的主动性,对比较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存在不足。另外,高年级学生的历史比较思维能力明显高于低年级学生。再次,提出高中生历史比较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及建议。高中生的培养策略可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并以新授课和复习课为例,做具体的解读。建议从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历史比较的主动性、传授比较思维的方法、掌握比较的步骤四个方面加强对高中生历史比较思维能力的培养。最后,探讨高中生历史比较思维能力的评价原则及途径,对高中生历史比较思维能力的评价既是对培养效果的检测,也是培养过程的延续。对其评价应该遵循科学性、多样性、有效性、发展性等原则,并主要通过课堂对话讨论、习题试题训练和综合实践活动三种途径来完成。总之,高中生历史比较思维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构建历史知识体系、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培养与评价学生历史比较思维能力的重要性,通过不断研究和实践改进培养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