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SA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book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阴道超声监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子宫内膜厚度、类型及血流信号,评价子宫内膜的容受性,探索子宫内膜容受性与URSA患者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对2016年12月到2017年8月于我院优生遗传门诊就诊的URSA患者于月经干净3-4天开始进行阴道超声监测,在围排卵期记录子宫内膜类型(A型 B型 C型)、分别在围排卵期和种植窗期记录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血流信号(RI PI S/D)及子宫内膜下血流信号(RI PI S/D)。此监测周期内确定妊娠者纳入本研究(n=49),根据孕20周的随访结果分为自然流产组(n=26)和继续妊娠组(n=23)。比较各参数之间的差异。应用SPSS18.0 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 t检验,计数资料 X2 检验,AUC(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判断参数的预测效能。  结果:  (1)子宫内膜厚度在自然流产组小于继续妊娠组(P>0.05);(2)A型、B型内膜的继续妊娠率较C型高,但三型间差异无统计意义;(3)子宫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在继续妊娠组明显小于自然流产组(P<0.05),其在围排卵期与种植窗期的AUC分别为0.698,0.768;(4)按子宫内膜类型对研究对象分组比较各参数差异:A型内膜的围排卵期子宫动脉PI在自然流产组更高(P<0.05),AUC=0.756;B型内膜的种植窗期子宫动脉PI在自然流产组更高(P<0.05),AUC=0.734;C型内膜的围排卵期厚度在自然流产组明显小于继续妊娠组(P<0.05),AUC=0.708;(5)按子宫内膜厚度小于7mm,7-10mm,10-14mm对研究对象分组:围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小于7mm的继续妊娠者类型为A型;7-10mm之间的A型内膜及7-14mm的B型内膜发生继续妊娠的概率在两时期均较高,但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围排卵期C型子宫内膜的厚度在流产组明显小于继续妊娠组,种植窗期子宫动脉PI在流产组明显高于继续妊娠组,对于URSA妊娠结局有一定预测价值。
其他文献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在华南地区最常见。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目前的标准治疗是同期放、化疗,但对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