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覆核燃料颗粒球形度分选工艺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sta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温气冷堆(High Temperature Gas Cooled Reactor,HTGR)的本征安全特性受到国际核能界的公认,是中国未来五十年重点发展的第四代核反应堆堆型。其中,包覆核燃料颗粒分选是高温气冷堆核燃料制造工艺中一个重要环节,目前的分选设备在精度和效率上已经无法满足高温气冷堆的发展需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离散单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已经成为预测和分析颗粒体系动态运动特性的有效手段。本研究以包覆燃料颗粒球形度分选设备为研究对象,采用DEM数值模拟研究分选的机理,并提出优化的分选工艺参数和新型设备设计方案。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建立了基于超椭球方程的真实包覆核燃料颗粒几何模型,并通过DEM数值模拟研究了核燃料颗粒在倾斜振动分离设备内的分离机制和分离特性。使用超椭球颗粒模型按照真实包覆燃料颗粒的球形度和粒径分布进行建模,提出了评估球形度分选结果的量化分析方法,研究不同球形度颗粒在倾斜振动板上的运动特性。探究了倾斜振动板振幅和频率之间的关联,提出了振幅频率综合因子联系二者的关系。在此基础之上分别探究了不同的操作参数、进料参数、物性参数对颗粒分离结果的影响,并得到了优化的倾斜振动板设计参数。模拟结果表明,按照最优的设计参数进行颗粒分选,可大幅提升现有分选设备的进料量,并且分选精度达到99%以上;(2)设计了针对包覆燃料颗粒的稳定、高效、大流量新型进料系统,并通过DEM数值模拟验证了其有效性。进料系统包含了控制进料量的进料漏斗以及控制颗粒分布的多层多通道进料器。进料漏斗实验验证了漏斗模型以及DEM算法的准确性,并采用数值研究得到不同填充高度、颗粒直径、漏斗半角、出口直径对质量流量的影响规律。研究进料器在进料过程中颗粒的分布及运动特性,验证了该进料器满足振动分选设备的进料需求;(3)开发了针对包覆核燃料颗粒的新型传送带式分选设备,可避免传统倾斜振动板分离设备中颗粒运动剧烈造成的效率降低的问题,并通过DEM数值模拟获得了最佳设备设计和工艺操作参数。基于DEM设计传送带式分选设备,对每项工艺参数进行单独控制变量研究其对于分选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倾斜角、传送带带速、滑动摩擦系数、恢复系数、滚动摩擦系数对包覆核燃料颗粒分选的影响规律,并得到了最佳的设备设计和操作参数。根据模拟结果设计并生产了传送带式分选设备,并进行了试验测试,结果表明模拟与试验符合较好。本研究为颗粒球形度分选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并给出了高温气冷堆核燃料颗粒分选系统优化方案,可为核燃料颗粒分选设备制造提供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本文将物联网云平台技术与发动机燃烧测试技术相结合,创造性地研制了一套集远程数据存储与多设备访问功能的自由活塞压燃试验测控平台,包括本地压燃实验压力及活塞位移数据的精准采集与远程储存以及远程交互平台开发。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研制实验台架的位移采集装置,以适配于课题组自研的单缸自由活塞压燃装置,改进位移测量的方式以提高整体测量精度。基于已授权的新型活塞运动位移测量系统发明专利,设计研制以光电传感为核心
学位
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可将原动机发电后的废热回收利用,同时向用户供给冷量、热量、电量,能量利用率较高,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产生的冷量、热量、电量无法与用户需求时刻匹配,可能产生能量浪费。储能作为一种可存储多余产能,并在产能不足时释放能量的设备,可使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产能与供能解耦,提高系统供能与用户需求的匹配度。然而,容量过大的储能成本较高;容量过小的储能可存储、释放的能量有限
水力测功机,凭借结构简单、价格低廉、运行平稳可靠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到高速电机、发动机、涡轮机等动力设备的动力性能测试中。随着动力设备不断向高速性能发展,动力设备启动过程中的瞬态特性目前成为了关注重点。水力测功机作为动力设备的负载设备,其瞬态启动特性成为动力设备性能测试的关键。早期研究学者的关注点主要在水力测功机的整体结构、稳态特性和控制系统方面,对水力测功机瞬态加载特性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本文采用三维
随着我国核电机组装机容量的持续增加,提升核电机组运行的经济性成为我国在运核电机组的普遍需求。针对国内某核电机组夏季工况出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和随机森林算法的核电汽轮机组出力优化方法。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可以实现对季节性时间序列的准确预测;随机森林算法对离群点不敏感、泛化能力强,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分类和回归问题。本文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建立海水温度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基于随机森
学位
煤气化技术是煤炭高效清洁利用课题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我国应对“富煤、少油、贫气”的畸形能源结构以及减少煤炭燃烧带来的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冷壁式气化炉中监测渣层厚度参数非常困难,而渣层太厚容易造成堵渣,渣层太薄会腐蚀气化炉壁面,监测渣层厚度参数至关重要。现有的工程监测数据有限,数值模拟的计算较为繁琐,本文提出通过数据驱动的方法,结合数值模拟的数据,建立简单快捷的渣层预测模型。数据驱动方法即通过对历
学位
生物质因具有高挥发分,低氮低硫,生命周期内CO_2零排放等优点,特别适合燃烧转化利用,是一种理想的替代燃料。可是,虽然相较于煤及其他化石燃料,生物质中的氮含量相对较低,但考虑到其较低的热值,单位热值下生物质的氮氧化物排放甚至更高。同时针对生物质锅炉电厂的NO_x排放,我国相应出台了更为严格的标准。因此掌握生物质燃烧过程中NO生成的机理,对其高效清洁利用意义重大。本文首先研究了生物质挥发分和焦炭单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