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传统歌舞文化在学校教育中传承的有限性研究——基于云南省腾冲县傈僳族的考察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lan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当前我们所面临着的一个重大问题。傈僳族是腾冲县的一个世居少数民族,由于历史、地理环境等各方面的原因,其民族传统文化保存相对比较完整。然而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其文化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在国家提倡民族文化进校园的背景之下,该区学校把各种各样的民族传统文化引入了学校,试图通过学校教育来传承。   傈僳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歌舞是其文化的精髓,在民族文化进校园的背景下,傈僳族歌舞文化进校园也就是理所当然的。然而现实教育中,学校教育传承傈僳族传统歌舞文化的做法主要是根据上级的相关要求,为了表演、比赛而临时组织学生排练,平时的教学中很少涉及到民族歌舞方面的东西。这仅仅是在走过场,仅仅是在应付。这不得不让人产生疑问:他们唱的是什么、跳的又是什么?这能够称作是傈僳族歌舞文化吗?进一步说,这能够称作是傈僳族歌舞文化的传承吗?   教育不仅担负着传播科学知识的任务,而且还要传播文化。尤其是在当前落后民族地区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了来自于国内外各方面的冲击的情况下,学校教育作为一种主要的教育形式理应在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然而学校教育的有限性和傈僳族传统歌舞文化的性质决定了学校教育在传承傈僳族传统歌舞文化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困境。首先,由于学校是一种特殊的机构,其时空的有限性把学校教育和一般的日常生活区分开来,而傈僳族歌舞源于现实生活,大部分歌舞和人们的现实生活分不开,学校场域和现实生活场域的差异性使得很多歌舞无法通过学校教育的方式来传承。其次,由于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在学校教育中所传授的主要是一些间接的科学文化知识,主要是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打基础,傈僳族传统歌舞文化的形式决定了其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具有一定的有限性。最后,大部分傈僳族歌舞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而学校教育是排斥宗教、提倡无神论的,这又使得傈僳族传统歌舞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面临着一定的困境。鉴于此,我们必须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把傈僳族传统歌舞文化引进校园之前必须慎重考虑什么样的文化可以、适合拿到学校传承,什么样的文化应该通过其他途径来传承,什么样的文化应该拿到博物馆保存起来……其他一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如此,唯有通过这样的选择才能够突破困境,才能够促进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与文化的传承,进而缩小社会差距,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
其他文献
“亲子阅读”一词起源于新西兰,随后被世界各国所采用并积极实践。我国早在古代,就已经出现了相关的语句,古人曾云:遗子千金,不如遗子一经,其实质即为强调引导孩子读书的重要性。
在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协同教学因其独特的价值优势愈来愈受到广大学者、专家和教育实践者的青睐、关注和运用,也在一些学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毋庸置疑,实践中依然存
跳马项目是男子竞技体操比赛主要项目之一,从最近几年的世界体操大赛可以看出,我国男子跳马已经处于非常不利的阶段,因此,男子跳马这几年也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有关我国男子跳马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