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5月~2001年5月通过田间人工杂交,共获得以无核葡萄作母本中国野生葡萄山葡萄(黑龙江实生、左山74-1-326)、蘡薁葡萄(泰山-2)、燕山葡萄、秦岭葡萄(平利-5)和北醇作父本的种间组合17个和无核葡萄品种间组合6个及自交组合2个。然后离体培养上述25个组合的胚珠,对影响无核抗病葡萄胚挽救的取样时期、基本培养基、培养方式、珠被处理方式、幼胚萌发蔗糖浓度等因素进行了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结果: 1.获得了一批杂交后代的胚挽救幼苗 通过胚挽救技术,以无核葡萄为母本的23个杂交组合共获得了764株幼苗,其中无核×抗病组合17个,成苗377株,4个无核×无核组合和2个自交组合,成苗387株。获得的无核抗病杂交后代包括底来特×北醇117株,爱莫无核×北醇107株,底来特×燕山葡萄32株,底来特×黑龙江实生29株,底来特×平利-5 28株,火焰无核×北醇27株,爱莫无核×泰山-215株,森田尼无核×北醇、爱莫无核×左山74-1-326各3株,森田尼无核×左山74-1-326 2株,京可晶×左山74-1-326、火焰无核×燕山葡萄各1株。不同的杂交组合胚挽救成苗的结果差异较大。炼苗移栽102株,成功定植于大田86株,成活率达84.31%。 2.筛选出了最适宜无核抗病葡萄胚挽救的基本培养基 筛选出的适宜胚挽救的培养基是改良ER培养基。胚发育阶段采用附加6%蔗糖的改良ER液体培养基,胚萌发及成苗阶段采用附加1.0~1.5%蔗糖的Wood Plant固体培养基,并附加0.2mg/LBA。 3.确定了各杂交组合的最佳取材时期 不同杂交组合胚挽救的最佳取材时期不同,本研究的不同组合是在授粉后40~52天之间。具体表现为:底来特×北醇、底来特×黑龙江实生、底来特×红地球、底来特×爱莫无核、底来特自交、爱莫无核×北醇及爱莫无核×底来特是授粉后48天,底来特×平利-5是授粉后52天,底来特×燕山葡萄是授粉后49天,火焰无核×北醇是授粉后40天。 4.建立了适宜无核抗病葡萄胚挽救的应用操作程序 本研究获得的无核抗病葡萄胚挽救的操作方法可分为三个培养阶段。首先将杂交胚珠取出接种在胚发育培养基上进行胚珠内幼胚的培养8周,挽救其中的幼胚以防败育,使幼胚在离体条件下进一步得到发育;然后解剖镜下无菌剥取裸胚转移到胚萌发培养基上诱导胚萌发;最后将萌发10~15天的胚转移到成苗培养基上使之生根直接成苗。 5.温室炼苗的关键环节是无菌条件下将胚挽救苗移栽到以珍珠岩为基质的营养钵中,杀菌剂的浇灌及湿度的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