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银叶树种源幼苗生长差异及耐盐机理研究

来源 :广东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swfc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 Dryand.)属于梧桐科(Sterculiaceae)银叶树属(Heritiera)的海陆两栖树种,为华南优良的沿海防护林树种,其种源多样性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以广东省内的湛江鸡笼山、汕尾香坑、深圳盐灶3个地理种源的银叶树种子为实验材料进行种源试验,研究银叶树地理种源的幼苗营养生长的形态遗传变异规律及其光合特性的差异;同时,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模拟盐胁迫下上述3个银叶树地理种源的幼苗生理生化特性、叶片解剖结构变化及叶片蛋白组学差异特征,探讨其模拟野外盐胁迫环境下的耐盐机理;以期为银叶树的引种、推广造林以及科研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地理种源银叶树种子的百粒重和发芽率差异大,变异幅度达到686.9~1028.7g和73~95%。3个种源银叶树幼苗在苗高、叶片数、地茎及根、茎、叶的生物量等指标都存在显著差异。3个种源银叶树幼苗间生物量的广义遗传力≥0.985,受到高强度遗传控制。2.不同地理种源银叶树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但3个种源间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Co)差异较大,深圳盐灶种源银叶树幼苗为有较高光合生产能力的材料。3.随处理盐度的增加,深圳种源银叶树幼苗的相对苗高增量和相对地茎增量均呈下降趋势;湛江鸡笼山和汕尾香坑种源的相对苗高增量呈下降趋势,而相对地茎增量则呈先升后降趋势,3个种源银叶树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呈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SP)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下降趋势。应用耐盐性隶属函数法对3个种源银叶树幼苗的耐盐能力进行综合评定结果为:湛江鸡笼山>汕尾香坑>深圳盐灶。4.与对照组相比,在中等盐度10g/kg(盐重/基质重)处理下,银叶树幼苗叶片栅栏组织排列变紧密,叶脉出现大量的草酸钙簇晶。而在高盐(19g/kg)处理下,其栅栏组织细胞破碎,下表皮出现大量不规则排列的非腺毛。5.以酚抽提法提取银叶树幼苗叶片总蛋白质,通过等电聚焦(24cm,pH4-7胶条,52KVh)与12.5%SDS-PAGE进行分离,银染染色后扫描获得双向电泳图谱,平均每张图显示蛋白质点1677个以上,主要分布在pH4-7与分子量17kDa-170kDa之间。中等盐度(10g/kg)处理下,共108个蛋白斑点发生变化,其中表达量下调的蛋白点38个,表达量上调的蛋白点37个,出现抑制表达的白点9个和诱导表达蛋白点24个;高盐(19g/kg)处理下,共有137个蛋白斑点发生改变,其中表达量下调的蛋白点56个,表达量上调的蛋白点52个,出现5个抑制表达蛋白和24个诱导表达蛋白。质谱鉴定出3种蛋白,即点A28为同源异黄酮还原酶,点B41为光系统Ⅱ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点B55为Cu,Zn-SOD。
其他文献
This paper reports a new hyperchaotic system evolved from the three-dimensional Lü chaotic system.The Lyapunov exponents spectrum and the bifurcation diagram o
Rs1046AB是派生于宜3A的细胞核雄性不育系,遗传分析表明Rs1046AB的育性受一个复等位基因位点控制,它们的显隐性关系为恢复基因型(BnMs5a)>不育基因型(BnMs5b)>保持基因型(BnMsc)(洪登峰,2
小麦对肥料的需求量高,氮肥的利用率影响着小麦的产量,但目前我国小麦生产中氮肥利用率较低,因此进行小麦氮利用效率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以探索小麦的氮高效利用的途径为目标,主要通过基因克隆的方法对与氮利用效率相关的谷氨酸脱氢酶基因进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在普通小麦品种中克隆出了TaGDH1基因gDNA全长序列。用二倍体(乌拉尔图小麦UR1、拟斯卑尔脱山羊草Y162、粗山羊草Ae35)和四倍体栽培二
In this work, the optional public goods games with punishment are studied. By adopting the approximate best response dynamics, a micro model is given to explain
一、深度报道走入低谷了吗? 在深度报道崛起的1987年,它至少出现了三次高峰:第一次是以中国青年报《红色的警告》、《黑色的咏叹》《绿色的悲哀》为代表;第二次是以人民日报
为探讨豫豆8号的需肥特点,于1989年对其植株氮、磷、钾吸收量、吸收速率、转化率及全株氮、磷、钾总量与密度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以便为大豆高产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材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