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氏时空中与标量场导数相耦合的加速原子的辐射性质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l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空涨落,辐射反作用,或者二者的联合被提出来解释自发发射的原因,在Heisenberg图象方法中,物理解释的不确定性源于原子和场不同对易算符次序的选择。Dalibard,Dupont-Roc,Cohen Tannoudji(DDC)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认为存在一个对称算符次序,可以使真空涨落和辐射反作用对原子变量变化率的贡献分别厄米,且每一种贡献都拥有独立的物理意义,并把这种程序推广到子系统和热库的相互作用中去,热库的真空涨落极化子系统(热库的涨落效应),子系统极化热库(自反作用效应),这就是著名的DDC方法。 Jürgen Audretsch和Rainer Müller利用DDC方法研究了无边界闵氏时空中原子与无质量量子标量场的相互作用,讨论了量子真空中任意稳态运动原子能量的变化率,并计算了原子向平衡态的演化。他们的主要意图是定量区分和分析真空涨落和辐射反作用各自对匀加速基态原子自发激发的贡献,这有助于理解构成Unruh效应的物理基础。 陆世专和余洪伟运用Jürgen Audretsch和Rainer Müller的方法研究了边界存在时两能级加速原子与无质量量子标量场的相互作用,边界的出现修正了标量场的量子涨落,也改变了原子的辐射性质。通过计算惯性和匀加速运动原子的平均能量变化率,发现边界诱导的修正使激发态惯性原子的自发辐射率在边界附近振荡,这种振荡方式提供了一种用实验检验几何边界效应的可能性。边界的出现和原子加速导致真空涨落的改变,即使在真空,基态加速原子跃迁到激发态也有可能,这可以被认为是构成Unruh效应的真实物理过程。 Jügen Audretsch和Rainer Müller考虑了在Minkowski空间加速度对原子辐射能级移动的影响。他们研究了两能级原子和量子标量场的耦合,使用了Heisenberg图象方法,分别求出了真空涨落和辐射反作用对两能级原子Lamb移动的贡献,并对匀加速原子的能级移动和静止时的情况进行比较。本文用Jürgen Audretsch和Rmne Müller的方法来研究与无质量量子标量场导数耦合的多能级加速原子的自发激发,并分别计算真空涨落和辐射反作用对平均原子能量变化率的贡献。我们发现,与原子和场之间的单极子类型的相互作用相比较,除了Unruh温度热库下的修正外,这里出现了与加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的额外修正,加速度诱导的修正项显示出各向异性,对于各向同性的极化加速原子而言,纵向极化的贡献四倍于横向极化的贡献。边界的出现修正了量子场,也修正了与这些场相互作用的加速原子的自发激发率。在偶极子一导数耦合中我们研究了边界对匀加速多能级原子自发激发的影响,分别计算了修正的真空涨落和辐射反作用对原子自发激发率的贡献,结果显示边界修正了激发率,使得它成为原子与边界距离的函数。当原子越来越靠近边界时,边界效应越来越明显,平行于边界的原子极化对自发激发率的贡献被压制而垂直方向的贡献被增强。我们还研究了加速多能级原子的能级移动,分别计算了真空涨落和辐射反作用对能级移动的贡献。与单极子类型的相互作用相比,加速度改变了真空涨落和辐射反作用的贡献。我们的结果显示即使是考虑同样的量子标量场,平均原子能量变化率和能级移动的加速效应不仅依赖于与原子耦合的量子场,还依赖于相互作用的种类。
其他文献
本文尝试使用离子束辅助沉积(IBAD)的方法在医用不锈钢317L上沉积调制周期分别为4 nm、5 nm、6 nm、7.5 nm、12 nm的TiN/Ag多层膜;利用离子注入的方法,将银离子注入到以医用不
随着计算机集成度的不断提高,器件尺寸减小,量子效应明显,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因此,对分子器件的研究成为涉及物理、化学、材料等多个学科的研究热点。 本论文选取环形聚乙炔
基于真空烧结技术和固相置换反应原理发明了一种原位合成复相MgB2+MgO超导材料的方法,研究了复相MgB2超导体在正常态和超导转变温度附近的直流电阻、交流阻抗和电流-电压(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