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C陶瓷改性C/C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性能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uzhang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C/C复合材料中添加难熔金属碳化物是提高C/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抗烧蚀性能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采用等温化学气相渗透/沉积法制备了CVI TaC-C/C、CVD TaC-C/C、CVI+CVD TaC-C/C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其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及烧蚀性能,分析了CVI TaC及CVD TaC对C/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烧蚀性能的影响。此外,还制备了CVI SiC/TaC-C/C复合材料,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其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1) CVI TaC具有多层结构,以管状形式均匀分布在炭纤维表面,沿C/C复合材料厚度方向,TaC组分的含量逐渐减少,而炭组分的含量则逐渐增多,复合材料表层TaC晶粒主要为针状细晶,而内层TaC晶粒主要为等轴细晶。(2)经CVD TaC改性后,复合材料平均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无明显提高,断裂方式仍为脆性断裂;但经CVI TaC改性后,C/C复合材料平均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明显提高,断裂方式为假塑性断裂。经CVD和CVI TaC两者同时改性时,C/C复合材料平均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最高,分别达289.1MPa和10.9MPa-m1/2,且在1500℃高温下,其平均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进一步提高了13.8%和25.7%。(3) CVD TaC涂层为颗粒状结构,与基体结合良好,CVD TaC涂层对C/C复合材料短时烧蚀性能有较大提高,而对长时烧蚀性能则无明显提高;CVI TaC对复合材料短时烧蚀性能提高不大,而对长时烧蚀性能有明显提高;CVI和CVD TaC同时改性对C/C复合材料短时和长时烧蚀性能均有明显提升。(4)热处理前,SiC/TaC界面为管状结构,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为241.6MPa,以脆性断裂为主;经1400-1800℃热处理后,TaC界面破坏呈颗粒状,复合材料的平均抗弯强度略有下降,断裂方式不变;经2000-2500℃热处理后,SiC、TaC界面均受到破坏,复合材料平均抗弯强度急剧下降,断裂方式由脆性断裂转变为假塑性断裂。
其他文献
土壤生物炭固碳是当前最具潜力的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之一。研究发现生物炭不仅能固定生物质中的有机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能增加土壤肥力,缓解土壤酸化,吸附重金属及有机污染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各方面大力支持下,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成果.对于这次疫情防控,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之一就是:强化干部责任担当是我们战胜疫情的关键因素之一.党的性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郑重决定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这一制度的哲学意蕴体现在四个方面:从主体维度看,是建立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制度;从价值维度看,
超级电容器,又称电化学电容器,是介于传统电容器和充电电池之间的一种环境友好、无可替代的新型储能装置。因其同时具有功率密度高、充放电时间短、循环寿命长、安全可靠的特点引起了科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便携式、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作为其重要功能组件的柔性储能器件要求具有便携性好、安全性高、储能量大的特点。柔性超级电容器作为柔性储能器件其中的一种,成为了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而柔性电极材料作为
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县级人大”)是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权力机关.近年来,县级人大积极创新运作机制,运用普遍开展询问监督,特定问题调查和质询监督等方式;创新重大事
一、火电行业湿法脱硫现状  目前,在我国已安装有脱硫装置的燃煤电厂中,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占全国脱硫机组总容量的85%左右,已成为我国燃煤电厂烟气脱硫的首选工艺。
碳纤维复合材料较低的压拉比是限制其作为主承力结构应用的短板因素,复合材料的三要素:碳纤维、树脂基体和纤维/树脂界面均对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影响较大。本文在压缩强度预测模型的理论计算基础上,开展复合材料压缩性能影响因素的权重分析,探讨了碳纤维和树脂基体等因素对复合材料压缩强度的影响,基于宏观/微观压缩失效形式提出了复合材料的压缩失效机制,建立了复合材料压缩强度实验数据和理论预测值的数据关联。1、基于B
学位
用相关有效场理论研究在各向异性晶场中自旋s=3/2横向Ising模型的磁性质,给出该Ising模型的相变公式,具体计算了具有配位数为3的蜂窝点阵的系统相变温度.结果表明各向异性晶
城市工业用地置换开发是城市化进程的一部分,很多被置换场地由于工业残留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危害而阻碍了城市工业用地的可持续发展利用。因此,本文系统阐述了国内外关于
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从基础性、全局性、系统性、战略性的层面推进应急管理系统建设工作.领导干部作为应急管理的中枢与关键力量,必须通过提升应急管理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