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每年外汇储备均不足10亿美元,在某些年份甚至是负储备,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加,外汇储备的规模在扩大,甚至呈现了跨越式增长。在2006年时,我国的外汇储备一举突破万亿美元,成为世界外汇储备第一国。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了38213.15亿美元,远远超过了一个适度的水平。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带来了多方面影响,促进了居民消费,进一步推高了物价,产生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外汇储备标志着一国的经济实力,保证了内外的经济平衡,也影响着融资力度。在我国开放的经济环境下,大量外汇储备存在一系列的好处,同时巨额的外汇储备也给经济调控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央行增加了基础货币的投放量,从而导致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巨额的外汇储备通过影响货币政策,引起人民币升值,使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下降。因此,研究外汇储备和货币供应量以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的相关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采用非参数回归方法中的核回归估计和局部多项式回归估计以及多项式参数回归方法拟合了我国外汇储备和流通中现金供应量、外汇储备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9年至2013年)之间的关系。得到的结论是:(1)非参数回归方法在拟合我国外汇储备与其他变量的关系上有很大的优势。(2)我国的外汇储备在不同的阶段对我国货币供应量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产生的影响不同。(3)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大大超过了适度水平,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外汇储备的下降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