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一流教师,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紧迫任务。而我国长期以来,东西部地区、城乡之间师资力量悬殊较大,教学质量差异显著。为了提高中西部地区及广大农村地区教师群体的综合素质,也为了使得更多的优质教师资源能够源源不断的流向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国家于2007年出台了免费师范生政策,并在六所部属师范院校试点。今年是该政策实施的第十年,其实施效果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论文从政策所涉及的四个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分析其利益要求和利益冲突,对利益冲突的成因进行分析,最后给出政策的改进意见。本论文首先介绍了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内涵及六所试点院校的先行政策,其次介绍了本文涉及到的理论方法,包括利益相关者理论、经济人假设理论等。在第三章中,按照利益要求的差别,将免费师范生政策涉及的主体划分为四个利益主体,即政策的制定主体、政策的执行主体、政策的目标群体、政策的受益对象。按这四个主体的顺序分析其各自的利益要求以及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第四章中针对上文所述的利益冲突,分析产生利益冲突的原因。最后本文立足于免费师范生招生、培养、就业三个环节,结合利益主体的利益要求,提出合理的政策改进建议。招生阶段要加大宣传力度,严格师范生准入门槛;在校学习期间,要建立免费师范生的利益表达机制,高校应为免费师范生设置合理的专业课程与教学实践,并且引导免费师范生树立良好的择业观,弘扬服务家乡教育事业的崇高意识;就业阶段需建立教育主管部门的问责和监督机制,改进就业管理,建立基层教师工资增长机制,在职称评定、继教培训等方面为免费师范生提供更优质的发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