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便秘(constipation)系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尽感。这些年便秘在我国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随着现代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这一反映健康的新指标也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导师赵宝明教授从事肛肠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30余年,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继承中医传统疗法,并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对慢传输型便秘的治疗进行了较为深入透彻的研究,总结出了辨证论治、益气通腑的治疗方法。赵宝明老师着眼于临床,认为脾肾气虚、中气不足、痰湿内阻、腑气不通等是慢传输型便秘的主要病机,所以要采取补中益气,化湿通腑的治疗原则。并且根据患者个体临证加减药物,不可一味采取通腑泻下的方法。同时主张针对慢传输型便秘的特点,不同的发病阶段,来适当配合使用多种治疗方法。在运用中医中药理论,采取益气通腑治疗的同时,也提出了便秘“从脑论治”的较新辨证思路。亦重视中医外治固脱法,根据“酸可收敛,涩可固脱”的理论,使用特色肛肠熏洗剂、广痛消泡沫气雾剂等药物,采取坐浴熏洗或直肠给药的方式,以缓解肛门手术后的患者,由于疼痛而引起的便秘加重。坚持解除患者痛苦、减轻患者负担的原则,在临床治疗慢传输便秘上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借鉴和推广。本文包括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两大部分。在文献综述方面,通过对国内外大量文献的研究复习,分别从祖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角度就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进展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同时也单独介绍了导师赵宝明教授治疗慢传输便秘的部分经验。在临床研究部分,收集了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中医“益气通腑法”的处方原则,使用导师临床常用方药,进行临床观察,整理了自2011年6月-2012年1月东直门医院门诊40名患者反馈的疗效信息,加以总结。治愈16例,显效15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简单探索了中医益气通腑法应用于治疗气虚型慢传输便秘的前景,以期待为本病寻找一种较为简单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且介绍给诸多这方面的研究学者,做为较有价值的参考。目的:通过文献检索和学习,综述慢传输型便秘的现代医学诊断及治疗方法,介绍中医学者运用中医辩证方法,分型论治的特点,同时提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总结导师赵宝明教授治疗此类疾病的经验,结合临床运用益气通腑法治疗气虚型慢传输便秘,疗效显著,值得推广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对40名慢传输型便秘的患者,搜集整理资料,进行治疗前后对比,观察排便频率、排便时间、排便通畅程度、便不尽感等变化。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后临床症候积分比较,在便秘症状“大便干结”、“排便费力”、“便意未尽”、“排便不畅”、“气短”、“乏力”、“腹胀”、“舌象”、“脉象”九个方面均有P<0.05,前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具有显着差异性。说明经治疗后患者中医证候方面有明显的改善。40个患者病例,治愈16例,显效15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未见到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运用中医的益气通腑法治疗气虚型慢传输便秘,疗效确切、症状改善明显、复发率低、无后遗症等特点,值得总结和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