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蚌埠闸以上地区冬小麦干旱对气象干旱的响应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lllb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灾害频发。农业生产受干旱的直接影响,每年干旱都会造成严重的农业经济损失。淮河流域冬小麦生长期间降水量普遍不能满足其生长需求,对冬小麦产量具有重要的不利影响。鉴于现有的降水数据记录,评估气象干旱相对容易。因此,调查冬小麦干旱对气象干旱的滞后时间,为冬小麦干旱的监测和预警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本研究以淮河流域蚌埠闸以上地区为研究区,基于研究区60个气象站点的日尺度气象数据,运用冬小麦水分亏缺指数(Crop Water Deficit Index,CWDI)和相对湿润度指数(Relative Moisture Index,M)分别表征冬小麦干旱和气象干旱。首先分析了两种干旱的时空演变特征,然后运用小波分析法计算冬小麦干旱对气象干旱的滞后时间;运用游程理论识别主要干旱事件,提取了干旱历时及干旱烈度,分析了干旱历时及干旱烈度的重现期;最后探讨了影响冬小麦干旱对气象干旱滞后性的地理因素。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对于相对湿润度指数(M)而言,在冬小麦各生育期的年际间均无明显变化趋势,20世纪80年代,冬前生长期达重旱以上级别;20世纪90年代,干旱状况在灌浆成熟期较好;对于冬小麦水分亏缺指数(CWDI)而言,除灌浆成熟期外,其余生育期CWDI呈微弱的下降趋势。冬小麦干旱在冬前生长期的周期短,变化迅速,而在其余生育期具有长且稳定的周期;气象干旱除越冬期周期较长外,其余生育期周期均较短。(2)相对湿润度指数(M)和冬小麦水分亏缺指数(CWDI)各站点中旱以上级别的占比,均表现为由流域北部到南部递减的特征;各生育期内,两种指数通过显著性检验的站点都极少,说明气象干旱和冬小麦干旱的变化趋势均不明显。(3)各生育期内,冬小麦干旱和气象干旱的相关性系数均大于0.7,灌浆成熟期的相关性最好,达到0.83,特别是1975—2000年,灌浆成熟期CWDI和M交叉小波凝聚谱值几乎都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冬小麦干旱对气象干旱具有滞后性且各生育期的滞后时间不一致,返青抽穗期的滞后时间最短,为3.21d;越冬期的滞后时间最长,为84.35d。(4)三参数Logistic函数模型确定的气象干旱和冬小麦干旱历时及烈度的响应关系是合理的,当气象干旱持续1.28旬时,引起冬小麦干旱,此时的气象干旱烈度为3.35。冬小麦干旱历时重现期长度总是大于气象干旱历时重现期。(5)冬小麦干旱对气象干旱的时滞时长随地理因子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波动变化,各生育期的地理因子与冬小麦干旱时滞间的相关性均较好,都在0.5以上。各地理因子与冬小麦干旱时滞相关性高值点多分布在土壤持水力较差、海拔较高、坡度较陡的山区,东及东北坡向的地区,降水较少、气温较低的北部地区。
其他文献
复合K分布模型是目前公认最能精确反映海杂波的统计模型。快速、准确地模拟海杂波是为了更好地分析和改善雷达的检测性能。复合K分布海杂波的模拟方法很多,但其仿真效果和运
丛枝菌根真菌有利于植物在土壤中的营养吸收,促进植物生长,在植物生理代谢中起到重要作用。在菌根形成过程中,赤霉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赤霉素对香蕉菌根形成的介导机制。本试验设计四种不同处理,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intraradices,Gi);外源施加赤霉素(GA_3);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后外源施加赤霉素(Gi+GA_3);空白处理(CK)。定植60天后进行生理指标测定,运用超高效液相
渗漏是土石坝主要病险问题之一,直接关系到水利工程的安全和投资,灌浆是当前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技术之一。本文采用新型聚氨酯高分子材料和水泥研发了一种新型聚氨酯水泥浆土石
随着城市化深入发展,通过城市更新,挖掘已有建设用地潜力,盘活城市存量土地,提升旧城区功能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在对旧城区进行大规模更新改造过程中,城市原有的功能空间结构被打破,城市内部功能空间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城市功能空间布局呈现出多样化与复杂化特征。因此,开展旧城区更新改造及其影响下的城市功能空间耦合分异特征研究,将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旧城区功能重塑以及更新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本文
生产上对顶端优势的利用广泛,常利用去顶或者控制侧枝生长来调控植物的形态建成,构造理想株型促进产量。硼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缺硼影响植株地上部和根系
冷弯薄壁型钢因为轻质、高强等优势被大量应用于工业厂房,民用建筑中。冷弯薄壁型钢的常见连接方式有普通螺栓连接、自攻螺钉连接等。高强螺栓在受到外荷载作用前被施加了很
青西凹陷是位于酒泉盆地的富油凹陷,致密油勘探前景良好,以下沟组的泥云岩为主要储层。由于储层微观特征不清等因素制约着致密油的开发,因此对储层的微观结构的研究就十分重
云计算自诞生以来就由于其高可用性、可伸缩性和成本效益得到高速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云计算的迅猛发展使得规模庞大的数据中心需要巨额的电源供给来维持运作。随着云服务提供商的规模扩大,基础设施的耗电量很可能成为限制数据中心发展的最大瓶颈。无论是从提高云服务提供商的经济效益的角度,还是从保护环境减少致使全球变暖的二氧化碳排放的角度来说,提高数据中心的能源使用率都是绕不开的话题。而基于云计算的受欢迎程度,学术界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人类活动向水域环境中输送过量的营养物质,一些河口沿海水域同时出现酸化和缺氧现象。在自然生态环境当中,白天夜晚动植物的呼吸与光合作用,使得海水中
随着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高速铁路的电能采集装置——弓网系统所面临的问题也愈发严峻。接触电阻是影响弓网系统受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影响因素也是十分复杂。本论文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