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脂肪源对中华绒螯蟹生长、体脂沉积和FAS的影响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m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为期4周的养殖实验研究了不同脂肪源和不同鱼油水平对不同生长阶段中华绒螯蟹生长、体脂含量、脂肪酸合成酶(FAS)活性的影响,并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脂肪和不同鱼油水平对成蟹FAS基因表达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不同脂肪和不同鱼油水平对不同生长阶段河蟹中华绒螯蟹生长的影响均有显著差异。在幼蟹阶段,不同脂肪条件下,猪油组与豆油组获得较大增重率,明显高于脱脂组和6%鱼油组(P<0.05);不同鱼油水平下,4%鱼油组显著高于其它3组(P<0.05)。在成蟹阶段,不同脂肪条件下,猪油和6%鱼油增重大于脱脂组和豆油组(P<0.05);不同水平鱼油中,4%鱼油组生长明显(P<0.05)。 2.不同脂肪和不同鱼油水平对不同生长阶段中华绒螯蟹肝胰腺和肌肉中总脂含量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在幼蟹肝胰腺中,除了脱脂组与猪油组之间有显著差异外,其他两两之间无显著差异性;不同鱼油水平中,6%鱼油组和8%鱼油组低于2%鱼油组和4%鱼油组。肌肉中,猪油组显著高于脱脂组、豆油组和6%鱼油组;不同鱼油水平对幼蟹肌肉中脂肪含量影响与肝胰腺相同。 在成蟹阶段,不同脂肪对成蟹肝胰腺中脂肪含量影响显著,6%鱼油组肝胰腺脂肪含量显著低于脱脂组、猪油组和豆油组(P<0.05);不同鱼油水平对成蟹肝胰腺中脂肪含量影响与幼蟹相同。肌肉中,不同脂肪源对成蟹肌肉中脂肪含量影响与幼蟹相似,猪油组肌肉中脂肪含量显著高于脱脂组和6%鱼油组。不同鱼油水平间无差异显著性(P>0.05)。 3.不同脂肪和不同鱼油水平对不同生长阶段中华绒螯蟹肝胰腺和肌肉中总脂中的中性脂的比例无显著影响(P>0.05)。 4.不同脂肪和不同鱼油水平对不同生长阶段中华绒螯蟹肝胰腺和肌肉中FAS活性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在幼蟹肝胰腺中,猪油组FAS活性显著高于脱脂组和6%鱼油组(P<0.05),6%鱼油组显著低于其他3组。不同鱼油水平中,2%鱼油组和4%鱼油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它们都显著高于6%鱼油组和8%鱼油组(P<0.05)。肌肉中,不同脂肪和不同鱼油水平对FAS活性影响与肝胰腺中相同。 不同脂肪和不同鱼油水平对成蟹肝胰腺和肌肉FAS活性影响与幼蟹相同。 5.不同脂肪和不同鱼油水平下,成蟹肝胰腺中FAS基因的表达有显著差异。在第14天和第28天时,不同脂肪组FAS基因相对表达量的高低顺序依次为猪油,豆油和鱼油,且鱼油要低于脱脂;不同鱼油水平高低顺序依次为2%鱼油、4%鱼油、6%鱼油和8%鱼油。
其他文献
半滑舌鳎是一种珍贵的海水鱼类,生长速度快,个体大,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原因,自然资源逐年减少,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并逐渐成为养
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属弧菌科(Vibrionaeeae),弧菌属(Vibrio),是一种嗜温性、嗜盐性的革兰氏阴性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海水及河口处、海洋动物中,是引起海水养殖鱼、
渔业与我国人民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同世界上的许多渔业一样,我国渔业也面临着资源衰退问题,其严重程度已危及了我国渔业尤其是捕捞业的
该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营养素(维生素C、维生素E、n-EHUFA、铁和锌)及非营养型多糖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营养素及非营养型添加剂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
长蛸(Octopus variabilis,Sasaki1929)隶属于头足纲(Cephalopoda)、八腕目(Octopoda)、蛸科(Octopodidae)、蛸属(Octopus),在我国南北沿海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朝鲜西海岸以及西太
研究大洋性物种的垂直分布和栖息地特征对认识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为目标鱼种的渔业管理、以及制定有效措施来减少兼捕提供重要信息。通过我国科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