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碳目标的成都市土地利用变化模拟及空间优化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ongh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活动对碳排放影响巨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是破坏土壤碳库并导致碳排放的重要原因。土地利用变化作为影响碳源和碳汇分布及大小的重要因素,影响机理复杂,一直备受研究关注。优化并控制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化,降低由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碳排放,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成都市的1990-201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利用CA-Markov模型模拟出成都市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借鉴已有土地利用碳排放估算研究,构建成都市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的碳排放系数模型,对成都市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的碳排放进行估算,并利用多元回归模型以及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设定的约束条件,得到基于低碳目标的成都市土地利用优化布局方案。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1990—2015年间,成都市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迅猛,建设用地占比从7.85%增加至22.43%,新增建设用地主要来源于耕地和未利用地,而有效的保护措施使林地占比由25.89%增加至27.15%。通过精度对比验证,确定7*7为模拟成都市2020年土地利用格局的最佳邻域尺度。模拟预测2020年成都市建设用地为3001.54 km~2,总量比2015年建设用地增加282.56 km~2,其中占用耕地达新增建设用地面积的76.85%。2020年成都市耕地将由2015年的4769.70 km~2减少到4616.01 km~2,总量降比不大。(2)不同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不同,其中新增建设用地碳排放系数最高,每新增1 km~2建设用地会导致直接碳排放58.43 kg。未利用地向建设用地转移的过程产生的碳排放系数最低,建设用地不变的情况下碳排放系数次之,水域补给新增建设用地的过程其碳排放系数最高。林地的碳吸收强度最高,单位面积固碳达0.52 kg/km2,仅可缓解新增建设用地碳排放量的0.89%。(3)1990到2020年,成都市地类变化导致的碳排放量达到168948.86 kg,逐年呈明显上升趋势,2020年的碳排放量会达到1990年的2.56倍。30年间,成都市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释放的碳量高达220534.18 kg,与耕地呈非同向变动,仅2015年至2020年此过程碳排放达45266.45 kg,是1990年的3.72倍。林地和水域的利用类型转入是主要的碳汇过程,30年间总计碳吸收量为24088.85 kg,相当于2015年至2020年建设用地转入过程的14.28%。(4)从数量上分析,优化方案各地类结构比率与成都市2020年模拟结果地类结构比差值小,空间重合率为90.19%。建设用地的面积在保障城市扩张用地需求前提下,减少43.33 km~2,与优化前的差异率仅为1.47%。整体趋势与成都市“东进、南拓、西控”发展战略相符,北部新增建设用地面积明显增多。优化方案的碳排放比未优化之前减少2648.87 kg,减少9.05%,说明碳减排效果较好。(5)建设用地的严格把控和促进未利用地开发是减少碳排放量的有效途径。优化方案中建设用地需求主要是依靠提高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潜力、促进未利用地开发以及增加园地转建设用地三种方法满足。其中提高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潜力,内部优化,提高土地利用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是缓解建设用地需求与碳减排矛盾的主要途径。
其他文献
疫苗食品是指一种生产、接种、储运简便、价格低廉的疫苗传输系统。本文在介绍疫苗食品的研制现状的基础上,探讨疫苗食品研发与应用的新进展,并在当前疫苗食品以转基因植物为
通过分析调蓄池在合流制排水系统中的工作原理得出,调蓄池的主要作用是增大系统的截流倍数。以滇池流域为例,对昆明主城的降雨资料进行分析,得出昆明地区降雨量与降雨强度的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很多行业如电信、铁路、电力等作为典型的自然垄断行业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心,甚至已经跻身于大众最为关心的行业之列,这当中的原因在于:自然
海绵城市建设一经提出就质疑声不断,为健康有序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暴雨内涝防控与海绵城市建设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论述了城市暴雨内涝成因,提出了城市暴雨内涝防控的
为解决剥壳竹笋不耐保藏的问题,研究了超声波结合涂膜技术对竹笋保藏性的影响。对比了超声波结合涂膜、超声波不涂膜、直接涂膜、直接冷藏四种处理方法,在4℃避光贮藏60d,定期测
为对高可靠性的电子与机电类产品进行可靠性评估,在无失效数据情况下,提出一种将失效信息引进置信限分析中的修正单侧置信限评估法。通过不同截尾时间对应的产品无失效数据,
随着全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养老问题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河南省作为我国的人口大省,近年来养老问题尤其受到关注。这个问题不但成为河南省未来发展的面
中国独特的财政分权模式以及人口流动制度性障碍相较于传统理论分析框架下的研究假设存在很大差异。因此西方公共产品理论及公共选择理论不完全适应中国的国情,Tiebout“用脚投票”机制在中国的存在性以及在该分析框架下居民“为公共服务而流动”的研究结论受到不同程度的质疑。本文以地方公共服务的地方性、不完全排他性以及局部非竞争性三个属性为切入,将中国财政分权及人口流动模式的特殊性纳入Tiebout分析框架,
目的: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世界上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据统计,全世界约有3亿人患哮喘,我国估计约有3000万哮喘患者,而且哮喘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呈不断上升趋势。目前
目的:通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OPD)患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的对照研究,探索PCT对于该病患者抗生素的使用临床价值,增加AECOPD的细菌感染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