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和创新领域。随着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中国各类产业园区都认识到生产性服务业所具备的较强产业关联性和外部溢出性,纷纷将其确立为园区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与其它产业园区相比,中国泳装产业园区起步较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模较小,质量不高,尤其是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和指导。为此,从园区经济发展着眼,沿着“现状考察、理论分析—影响因素分析—形成机理分析—模式归纳—政策措施”的逻辑主线,研究泳装产业园区内部生产性服务业运行规律和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主要内容:1、基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世界趋势和泳装产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的自身特点,指出在批量生产方式、弹性生产方式之后出现的粘性生产方式,是当前泳装产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得以发展的背景和条件,并且园区政府行为、泳装制造业基础、市场供需规模和人力资源是影响园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在因素分析基础上,运用新经济地理学的核心—外围方法,指出服务产品支出比率、冰山交易成本、服务产品替代率和政府政策系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彼此作用,是泳装产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内生机理,主要体现为政策效应、替代效应、支出效应和成本效应四个方面。3、将政府政策系数纳入到园区生产性服务业均衡分析中,建立泳装产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转移方程,对方程分析得出,由于内生机理的不同途径,导致泳装产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不同模式,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即技术引导模式、资本引导模式和知识引导模式。4、从结构决定功能的角度出发,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泳装产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型,对不同发展模式进行区分和选择。联系当前泳装产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实际情况,指出三种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即以服务外包为发展方向、以园中园为组织形式、以外资拉动为主要方式。5、立足于辽宁沿海经济带中的兴城泳装产业园区发展实际,运用构建的泳装产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兴城泳装产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应采取技术引导模式并逐步向知识引导模式转化。总之,在文献梳理、理论归纳、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论证并阐明了泳装产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形成机理、驱动因素和发展模式并提出了相应政策措施,有利于今后指导泳装产业园区这一特定经济形态深入发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