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依托“天津碱厂搬迁改造工程甲醇/合成氨试桩项目”进行研究,通过现场水平推桩试验和相关理论计算,对天津滨海新区临港工业区场地中PHC桩的水平承载特性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全文主要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分别对三根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桩)进行多循环加卸载试验,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得出:通过对水平力-时间-位移( H ? t?Y0)和水平力-位移梯度( H ?ΔY0 /ΔH)曲线分析,判定本地区PHC管桩的极限荷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由于土体受桩的挤压逐渐进入塑性状态,在出现被动破坏面之前,塑性区是逐步发展的。因此,依靠找H ? t?Y0曲线的第一个拐点来判断桩的水平受力的临界荷载是有困难的但可通过H ?ΔY0 /ΔH曲线较容易进行判定。本文采用实测m ?Δy/ΔH曲线判定临界荷载,从而得到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值,并针对其确定方法进行了探讨。第二部分,通过对三根埋设传感器(应变传感器)的PHC试桩进行慢速维持荷载加载试验,配合理论计算成果分析本试验场地PHC桩的桩身弯矩和桩侧土抗力:a.实测数据表明桩身弯矩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下沿着桩的埋深向下逐渐增大,在地面以下2m左右桩身弯矩出现最大值,并且弯矩最大值的位置相对固定,并不随着桩顶水平荷载的增加而变化。利用多循环加卸载试验实测数据确定的m值,采用m法计算得到的桩顶位移与实测数据吻合的很好,但桩身弯矩和通过实测数据计算的弯矩相差一倍。b.由m法计算得到的土抗力曲线呈反S形,形状与m法计算得到的弯矩曲线近似。利用已经实测的弯矩数据(埋设传感器位置处),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了桩侧土抗力的拟合曲线公式,并以此作出了三根PHC桩的桩侧土抗力曲线。结果显示,本地区的土压力拟合曲线呈“J”形;在地面下0.5—3.5m内,拟合曲线与由m法分析得到的土压力曲线能较好的吻合。最后,运用FLAC 3D针对滨海新区地层中的PHC单桩水平承载特性进行了数值分析,模拟结果显示采用该方法在线弹性阶段,模拟结果能较好的反映实测规律,对实际工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