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Pim-1在非小细胞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与c-Myc这一非小细胞肺癌中已证实存在表达的基因在蛋白水平上进行相关性研究,间接探寻Pim-1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理,为寻找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等标志物以及肺癌基因靶向治疗的新靶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2年间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手术切除的同一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肺癌及癌旁正常肺组织(其定义为距离肿瘤边缘>5cm)标本各30例,并收集、整理每份标本的临床病例资料,跟踪后期病理结果。分别采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Pim-1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并采用qRT-PCR定量方法检测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Pim-1mRNA的表达量;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Myc蛋白表达。探讨Pim-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Pim-1表达与c-Myc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 Pim-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在收集的30例非小细胞肺癌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Pim-1mRNA的表达阳性例数分别为21例和7例,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和23.3%,两者有统计学差异(2=13.125、P=0.000)。Pim-1mRNA相对表达量(与内参GAPDH条带灰度值对比)在肺癌和癌旁正常组织分别为0.798±0.083和0.394±0.107,两者有统计学差异(t=11.521、P<0.001)。并且在肺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Pim-1蛋白表达阳性例数分别为分别为18例及6例,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和20.0%,两者有统计学差异。(2=10.000、P=0.002)。2. Pim-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Pim-1蛋白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年龄差距、性别差异、有无吸烟史、肿瘤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但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的TNM分期有关(P<0.05),有淋巴结的转移及TNM分期的升高,其表达量也随之上调。3. Pim-1与c-Myc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在3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18例Pim-1表达阳性,20例c-Myc表达阳性,其中15例二者均表达阳性,7例均表达阴性,统计分析显示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二者蛋白的表达具有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433,P=0.017。结论:Pim-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趋势,相对于癌旁正常组织来说,且随着存在淋巴结的转移及TNM分期的升高,其表达也随之增加。同时Pim-1与c-Myc蛋白表达具有正相关,间接推测Pim-1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能成为潜在的致癌基因,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线索,且为寻找肺癌基因治疗新靶点提供了一个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