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肽分子内弱相互作用、质子化及质子转移的理论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alista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氨基酸和各种短肽作为生物体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元,对其结构、性质以及光谱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各种生物的蛋白质功能和各种生物学现象。随着计算模拟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理论计算在对氨基酸和短肽的研究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这些生物小分子的理论计算可以用来解释一些实验上的研究成果,并且可以对一些未探索的实验领域进行推测和指导。本文通过对一系列短肽分子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的系统研究,深入考察了分子内氢键相互作用和色散相互作用的竞争关系,并对氨基质子化和肽键质子化的演变及其原因进行了探索。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各种计算方法,以及本文中所使用的计算软件和一些常用的其它计算软件。对红外光谱和XPS光谱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还对势能面以及势能面上重要的驻点进行介绍。最后重点说明了本文选择短肽这种生物学小分子的主要原因,探讨了气相研究的重要意义以及气相研究的现状。第二章对二肽苄氧羰基精氨酸的势能面进行了系统研究,计算模拟了三种不同异构体的红外光谱以及XPS和NEXAFS光谱。计算后的能量排序、分子结构和光谱合理地解释了之前报道的实验红外光谱。我们对分子内的氢键相互作用和色散相互作用进行计算分析,与之前所报道的色散相互作用起主导作用不同,计算结果显示对于分子稳定起主导作用的是常规的氢键相互作用。第三章我们分别对八种短肽的势能面进行了系统搜索。在三种理论方法下分别计算了八种短肽氨基质子化和肽键质子化校正后的电子能量并进行排序,最终找到了甘胺酰脯氨酸(GPH)这一氨基质子化构象作为最稳定构象的短肽。因此计算模拟了GPH不同异构体的红外光谱。对氨基质子化和肽键质子化之间的构象变化进行分析,分析表明氨基质子化和肽键质子化之间的能量差来自于质子转移过程中的能量差,以及空间结构改变导致分子内相互作用的改变而引起的能量差。最后我们简要阐述了我们得出的结论。苄氧羰基精氨酸的计算结果显示,在该分子中对于分子稳定起到主导作用的依然是氢键相互作用而不是色散相互作用。我们找到了一种肽键质子化比氨基质子化更稳定的二肽,并对质子转移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氨基质子化和肽键质子化之间的能量差主要来自于质子转移过程。
其他文献
WPU(水性聚氨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易受到细菌的干扰,因此开发抗菌型WPU很有研究前景。目前制备抗菌WPU的主要方法为外引入抗菌剂,抗菌剂的选择和引入WPU体系内的方法十分重要,抗菌剂在引入WPU体系内能表达出良好抗菌性能的同时其与WPU相容性也是考察的重点。本实验在已成功制备蓖麻油基WPU的基础上,通过三种不同的方式外引入抗菌剂制备了蓖麻油基抗菌型WPU,具体研究内容如下。以可再生资源蓖麻油取代
本文的研究的是在由H2SO4-丙二酸(MA)-KIO3-[Ni L](Cl O4)2-H2O2组成的Briggs-Rauscher化学振荡体系中,利用待测物对该振荡体系的扰动不同,实现旋光异构体之间、无机卤素阴离子以及位置同分异构体之间的区分。该区分方法简便、快捷、易操作,并且成本较低,因此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前景。本文的绪论部分介绍的是非线性科学的内容,以及非线性动力学。非线性动力学产生的条件、
石墨相氮化碳(g-C3N4)作为光催化剂因诸多优异的潜质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例如可再生无环境污染,较高的热力学和化学稳定性,具有可见光响应等,但是电子-空穴容易复合,可见光吸收能力不足、比表面积小等依旧严重限制了它的发展。迄今为止,研究者已开发出众多策略改善g-C3N4的性能,其中缺陷被证明可以调节电子结构和增强光吸收,有效改善g-C3N4光催化制氢性能。本文以不同的缺陷引入方式制备了C缺陷诱导π
细菌感染一直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根据世卫组织报道,近年来,传染病的流行导致死亡的人数,也一直牢牢占据着全球第二大致死病因,对于经济发展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而抗生素被发现后,由于优异的抗菌性能,在医学治疗过程中被大量使用,但是由于抗生素的滥用使得部分细菌出现了耐药性能,使细菌感染更加难以治疗,因此抗菌剂的选用也尤为重要。对于抗菌剂的负载,生物相容性好的水凝胶无疑是最佳选择之一。水凝胶是一种三维的网络结
碳钢作为最重要的结构材料之一,以其优异的性能应用于几乎整个工业领域。然而,碳钢的严重腐蚀往往导致众多的安全隐患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最近的一项研究估计,中国每年腐蚀的总成本超过三千一百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4%。高分子材料被广泛用作金属表面与腐蚀环境之间的物理屏障,绝缘和保护金属结构不受腐蚀。环氧树脂在聚合物中因其特殊的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例如,机械性能较高,耐腐蚀性好。现在,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
稀土元素是不可或缺的战略元素,已广泛应用于高性能技术如电动汽车电池、照明显示器、风力涡轮机磁铁和电路以及国防系统等。稀土元素因相似的化学性质常在自然界中共存,使其分离浓缩和分析检测都面临着挑战。稀土离子的荧光光度检测法具有操作简单、响应快、成本低、较高选择性和灵敏度等特点,其中碳量子点是是该法颇具潜力的纳米材料助剂。本论文围绕特异性识别稀土离子的掺杂型碳量子点展开研究工作,通过使用含有不同杂原子的
金属纳米团簇填补了离散原子和等离子体纳米颗粒之间的空缺,提供了在原子水平上研究量子效应以及精确的原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的独一无二的平台。相对于单金属团簇,某些双金属团簇可以使其物理化学性质得到改善,例如金属协同效应,因此,合金化是一种使其在应用中更有效率的简单有效的方法。这篇文章中,我们列举了现在的原子精确的合金纳米团簇的研究进展以及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并对合金团簇的形成原理进行了简单的总结,
原子结构精确的金属纳米团簇和具有明确结构的载体构成的模型催化剂,在基础催化的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前景,比如原子结构和表面配体对催化效率的影响、原子的掺杂对活性的影响以及活性与原子结构之间的构效关系等。金属纳米团簇又分为单一金属(例如金团簇,铜团簇,钯团簇和银团簇等)和合金纳米团簇(金银团簇,金铜团簇和银铜团簇等)。通过目前的研究,不同类别的纳米团簇其催化性能也有所差别,往往合金纳米团簇由于其独特的合金
碳点(Carbon dots,简称CDs)是尺寸一般小于10 nm且具有荧光性质的碳纳米颗粒。因其可调节的荧光发射、良好的光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在生物医学和发光器件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但是,由于聚集诱导猝灭效应,CDs在聚集状态或固态下,其荧光常被猝灭,而且在长波长(红光甚至近红外)区域的发光效率比较低,这些问题限制了CDs在固态发光器件和生物医学领域的进一步实际应用。杂原子掺杂是调节和改善CDs
苯并噻二唑是一种杂环化合物,具有强的电子吸收和光吸收特性、以及良好光化学稳定性,其衍生物在生物传感和成像、太阳能电池、有机发光二极管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该类衍生物在结构调节、性能优化、应用拓展等方面的关联性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论文以苯并噻二唑为母体,连接不同取代基调节分子结构,设计并合成苯并噻二唑衍生物,研究其光学性质,探索其在活体生物荧光成像、识别检测生物活性小分子及实时监测方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