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阶段,从单位制解体到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社区成为城市迅猛发展过程中承接各式各样的人的场域。从社区建设到社区治理,社区公共问题的治理都面临着“居委会在行动、居民不行动”的尴尬局面。居民对社区公共事务漠不关心,究其原因在于居民主体性缺失,因而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和公益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开放空间会议技术”是一套完整的社会治理技术,是自治理念和居民行动的媒介,这一技术坚持伙伴、参与、分享和责任的理念,旨在解决当前居民自治“缺意愿、缺方法、缺动力、缺主体、缺持续”的五难问题。本文利用“过程——事件”法,十分清晰地展现了治理类社区社会组织项目的孵化过程。在实地调研和个案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理论分析,引入赋权增能理论,对居民自治从外部嵌入和内部自主两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制度激励、资源输入、技术赋权和能力建设等方式,从外部赋权,为居民自治提供外部保障;针对居民内部“缺意愿、缺方法、缺动力、缺主体和缺持续”的问题,把社区公共事务的表达权、决定权和行动权赋予居民,居民采用自主行动的策略自我增能,居民主体性在参与的各个环节中从萌芽、发展到最终生成。由此可见,居民主体性的培育和生成是多元主体相互建构和内部自主行动的过程。居民自治就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是外部嵌入和内部自主的有机统一,需要政府与社会合作才能焕发活力,理论研究已经印证了这种统合。任何宏大叙事和理论建构,落实到现实世界中,都需要用实践层面的运作效果来检验。本文以武汉市C社区的“红色家园治理联盟”社团项目为个案研究,探讨开放空间技术如何介入居民自治,如何解决基层治理的技术困境,如何激发居民主体性,社区居民如何自组织起来解决社区公共问题。本文采用了文献法、实地调查、访谈与观察、个案分析方法,通过个案描述和理论分析相结合,探讨了开放空间技术介入居民自治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最后得出结论:一、居民自治是外部嵌入和内部自主的有机统一;二、居民自治需要培育和生成居民主体性;三、居民自治需要社会治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