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料与劳动对象,然而,随着城市生活垃圾的不断增长,不仅严重侵占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影响着周边生态坏境、土地质量、土地价格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上海市作为全国经济中心以及超大城市之一,其垃圾产生量也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不断上升。因此,深入研究上海市生活垃圾处理及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影响,切实选择一条行之有效的解决路径,进而缓解垃圾围城的困局,是上海市城市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难题。本文以文献分析方法、走访座谈方法以及实地调查法为基础,以土地区位理论、马克思地价理论、城市生态规划等相关理论为基石,对上海市生活垃圾处理模式进行归纳总结,同时,结合具体案例——上海市老港生活垃圾处理场(以下简称老港垃圾场),深入分析生活垃圾进行处理过程中对其周边农业用地、商业用地等土地资源利用的影响,研究发现,垃圾填埋产生的垃圾渗滤液与垃圾焚烧产生的有害气体对地表水、农用地质量以及农业产量都有严重的威胁,同时,由于生活垃圾处理对居住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使其附近住宅价格水平与与其它相似区位的楼盘的价格水平比较偏低,进而导致土地价格下滑。在此研究基础之上,笔者分别从政府、垃圾处理场、公众与市场三个层面提出了一些缓解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对土地资源利用影响的对策。政府层面应加大监管力度,完善土地污染修复和风险保障金制度以及补偿机制,同时,在法律层面上对环境污染导致贬值的不动产、房产进行保护;垃圾处理场层面应优化垃圾处理模式,更新处理技术,加强环境保护以及能源循环利用工作;公众层面应积极参与到垃圾处理中来,从源头分类开始做好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有助于缓解末端处理所带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