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4月~11月在张掖市水务局国家重点灌溉试验站进行了马铃薯膜下滴灌调亏灌溉试验。试验根据马铃薯不同生育期进行不同程度的水分调亏设5个水分调亏处理和1个对照,分别为块茎形成期轻度(55%~65%田间持水量,FC,FieldCapacity)水分调亏处理WD1,块茎膨大期轻度(55%~65%FC)水分调亏处理WD2,淀粉积累期轻度(55%~65%FC)调亏处理WD3,块茎形成期中度(45%~55%FC)调亏处理WD4,膨大期中度(45%~55%FC)水分调亏处理WD5及全生育期充分(65%~75%)供水对照CK。试验研究了不同处理下马铃薯生长发育、耗水特征、光合生理特性、产量形成及与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膜下滴灌水分调亏对0~40cm土层土壤含水率的变化影响较大,40~60cm受水分调亏影响较小。不同生育阶段耗水量、日耗水强度表现为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幼苗期>淀粉积累期;各生育阶段耗水量、日耗水强度受水分调亏影响较大,水分调亏程度越大耗水量、日耗水强度减少越显著。(2)马铃薯产量以全生育期充分供水(65%~75%FC)最高,以块茎膨大期中度(45%~55%FC)水分调亏最低,块茎形成期轻度调亏(55%~65%FC)与充分供水间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其它四个调亏处理产量显著(p<0.05)低于充分供水22.9%~39.8%,故块茎形成期轻度水分调亏不会降低马铃薯产量,而块茎形成期中度、块茎膨大期轻度和中度调亏则显著降低产量;膜下滴灌调亏对马铃薯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均有显著影响,但对薯块纵径、横径影响不显著。马铃薯块茎形成期轻度水分调亏WUE最高,块茎膨大期中度调亏WUE和IWUE最低,块茎形成期轻度调亏WUE和IWUE比对照提高14.2%和9.4%,而块茎膨大期轻度调亏和块茎形成期中度调亏虽然WUE和IWUE均高于对照,但与对照相比减产显著。(3)块茎形成期和膨大期水分调亏对株高、茎粗及LAI均无显著影响;块茎膨大期、淀粉积累期受水分亏缺影响,叶面积指数LAI、光合势LAD及相对生长速率RGR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说明膨大期和淀粉积累期对于延长叶片功能期有一定作用。(4)不同生育期水分调亏均可引起马铃薯Pn和Tr降低,且降低程度取决于水分亏缺程度;在复水后Pn变化不大,Tr和Gs则均有所增大。马铃薯块茎形成期Pn日变化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双峰”曲线,轻度调亏(WD1)和充分供水(CK)Tr日变化呈“单峰”曲线,中度调亏(WD4)则趋势不明显。充分供水或轻度水分亏缺时光合有效辐射、气温和叶温是影响Tr的主导因素,而中度亏缺时光合有效辐射的影响小于气温和叶温。因此,采用膜下滴灌可使马铃薯根区土壤水分始终保持湿润,减少渗漏损失;块茎形成期轻度水分调亏可进一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且不降低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