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曲柳种源生长和碳性状变异规律与良种选育及高固碳分子机制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by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达到“碳中和”这一目标,挖掘高固碳树种、选择和培育高固碳种质资源势在必行。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是我国重要工业用材和生态树种,是国家储备林入选树种。目前,对水曲柳良种选育的研究多集中在生长与抗逆评价等方面,得到了一些水曲柳速生良种。但是以碳汇为目标的选择育种和遗传基因改良的研究却刚刚起步,造成水曲柳良种结构性缺失,没有高固碳良种。水曲柳在碳汇林业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潜力,为了研究水曲柳碳储量的变异规律,选育、推广水曲柳高固碳良种,解析碳储量在种源间差异的分子机制,本文系统、深入研究了水曲柳碳储量和生长性状的总体变异规律以及各性状在种源间的变异,进行了高固碳种源选择和种源区划;明确了高、低固碳种源对低氮、磷胁迫的耐受性;解析了高固碳种源的固碳分子机制,包括高、低固碳种源之间基因表达的差异分析,绘制了水曲柳高固碳基因调控网络模式图,并进一步研究了在高固碳种源中高表达的FmbHLH35和FmbHLH36基因过表达对烟草生长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水曲柳种源试验林总体变异规律的研究以固碳相关性状为核心,集中于两个典型生态区(帽儿山和带岭)比较了 20个种源的14年生试验林中360株解析木在50个性状上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碳性状在组织间的变异模式为以树干为中心向树的形态学两端逐渐减少。与生境较好的帽儿山试点相比,生境较差的带岭试点单株含碳量减少了60.43%。水曲柳种源地理变异分析表明,含碳率呈现西北-东南方向和海拔垂直梯度变异的基本模式:纬度越高、海拔越高、经度越小,则含碳率越大。影响水曲柳生物性状的所有气象因子中,温度变异占主导地位。建立了以胸径估算不同组织含碳量的异速生长模型,拟合度达到0.85以上的有4 个,分别为单株(Y=111.59×DBH2.048,R2=0.860)、地上部分(Y=76.01×DBH3.096,R2=0.864)、树干(Y=59.08×DBH2.007,R2=0.860)、树干木材(Y=43.68×DBH2.075,R2=0.851),其中Y为对应的含碳量,单位为克;DBH为胸径,单位为厘米。这些结果共同揭示了水曲柳不同种源生物性状变异规律,为高固碳种源选择奠定了基础。2、高固碳种源选择本研究以单株含碳量为主要指标,同时以生长性状、形质性状、含碳率不小于总平均值为限制因子,分别在两个生态区对水曲柳进行了高固碳种源选择,结果表明:帽儿山种源(本地种源)和绥棱种源分别为帽儿山试点和带岭试点固碳能力最高的种源,其单株含碳量分别超过总均值26.81%和29.65%。如果在以帽儿山试点和带岭试点为代表的两个生态区分别使用选出的高固碳种源造林,以种源试验林现有的密度(3300株/公顷)来计算,每公顷固碳量将分别比总均值增加4131.6 kg和2847.9 kg。通过主成分分析将两个试点所有生长性状整合为—个生长因子即第一主成分,根据20个种源在第一主成分上的得分大小,选出帽儿山、沾河、五常种源为两个试点高固碳种源,其单株含碳量分别超过总均值19.9%、18.7%、10.6%。选育出的高固碳种源弥补了水曲柳良种结构性缺失,为高固碳种子园和高固碳人工林的建设提供了良种。3、基于生长性状、形质性状、碳性状、气候生态因子的水曲柳种源区划选择种源间显著差异的生物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以进行生物性状的种源区划,根据20个种源在第一主成分上得分的大小,结合生态因子的区划结果和东北地区水曲柳分布的地形地势特点,将水曲柳20个地理种源从南往北依次划分为4个种源区:长白山南部种源区(恒仁、弯甸子、三岔子、临江、西丰、辉南、露水河)、长白山北部种源区(汪清、海林)、松花江流域种源区(五常、帽儿山、方正、桦南、东方红)、小兴安岭种源区(括兴隆、绥棱、带岭、友好、沾河、汤旺河),这将为水曲柳种子调拨提供指导,在水曲柳的引种实践中做到适地适种源。4、高、低固碳种源对氮磷胁迫的适应性分析通过对高、低固碳种源在低氮、低磷处理下的沙培试验,研究高、低固碳种源对低氮、低磷耐受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高固碳种源对N-或P-的耐受能力大于低固碳种源。在N-或P-条件下高固碳种源能够维持相对较高的生物量生长,特别是在低磷条件下,高固碳种源的干重、单株含氮量、叶面积显著大于低固碳种源,这与P-条件下高固碳种源较高的叶绿素含量、PEPC酶活性、叶片(NRT2.1,NRT2.7,NIA2和PHO1;H1)和根部(NIA2,PHT1-3,PHT1-4和NRT2.5)等基因的转录表达较高有关。高固碳种源低氮、低磷较高的耐受性为高固碳良种的推广提供了理论支撑。5、高、低固碳种源间碳性状差异分子机制的解析通过对高、低固碳种源在完全营养条件下的转录组分析,鉴定出783个高固碳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叶片差异表达基因的数量(669)是根(149)的4.5倍,因此叶片基因差异表达是种源碳性状差异的主要原因。根据文献和基因转录表达数据绘制了水曲柳固碳相关基因调控网络模式图,从碳代谢酶、小分子信号物质海藻糖与膨胀素、细胞壁代谢酶、苯丙烷代谢途径关键代谢酶等的基因的转录表达解析了种源碳性状差异的分子机制。选择高固碳种源高转录表达的FmbHLH35和FmbHLH36基因在烟草过表达,结果表明FmbHLH35和FmbHLH36基因过表达使得烟草干重显著增加了 1.04倍和2.16倍,这与转基因烟草通过增加地上生物量的分配来增强生物合成能力有关。高、低固碳种源间差异表达基因的鉴定、筛选及FmbHLH35和FmbHLH36基因对生长促进作用的验证,为林木分子遗传育种提供了基因资源。
其他文献
森林对维持全球碳平衡和减缓气候变化意义重大。由于长期的人为和自然干扰,原始林几乎消失殆尽,次生林作为全球森林资源的主体,其恢复特征和生态服务功能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原始红松阔叶林(简称:原始红松林)是温带针阔混交林的重要代表群落之一,也是我国东北东部地区地带性顶级植被。原始红松林皆伐后恢复演替过程中,形成的次生林存在生产力低下和恢复缓慢等问题,而且建群种红松(Pinus koraiensis S
2022年2月,浙江省发布《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未来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公布全省首批100个未来乡村建设试点村名单。这标志着浙江省未来乡村建设正式拉开帷幕。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杜黄新村是首批未来乡村建设试点村之一。作为绍兴市首批乡村振兴先行村,该村把在乡村振兴过程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运用在未来乡村建设中,开创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未来乡村建设之路,其经验做法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期刊
在儿童插画创作中要抓住儿童好奇而又富有想象力的心理特征,使用儿童视觉心理需要的鲜明、丰富、大胆、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色彩,又要掌握色彩在插画绘本创作中使用的作用和规律。本文将从儿童色彩的心理需求入手,进一步探讨儿童插画绘本作品语言中色彩元素的使用规律和方法,使色彩元素在儿童插画和绘本创作中的使用更灵活、更充分。
作为我国东北地区主要天然林速生材树种之一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Litv.),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视觉特性,其小径木含髓心方材适用于日式木结构建筑的立柱,在木结构建筑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然而由于干缩异向性,即使缓慢干燥、含水率梯度很小,仍然会因弦径向干缩量的不同而产生很大应力、导致干燥表裂难以抑制,严重降低使用价值。因此,该种方材干燥开裂抑制工艺及
课堂是一个充满生机的系统整体,课堂教学的高效与优质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环节。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逐步推进的今天,我们将目标聚焦课堂,追求的是一种教学效益的提升。人们对有效学习的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学研究的重点已从如何教转向如何学,从结果转向过程,从机械训练转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变成了知识的建构者和生成者。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需要教师密切关注学习是否在课堂里
期刊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一些地方主流媒体展开多种形式的跨省市、跨区域媒体联动,联手策划推出多组、重磅、系列报道,聚焦彼此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形成一个又一个跨省市、跨区域全国两会报道“朋友圈”,创新报道模式。本文对这种报道新模式的驱动原因及其特点进行解析。
新冠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偏好无接触配送方式以及对生鲜产品强烈需求的情况下使得冷链物流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伴随机遇而来的挑战便是一些企业资金流的断裂。文章将分析在后疫情时代下冷链物流行业的一些短板,并探讨如何通过金融支持来帮助其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供应链金融体系,从而使冷链物流行业能够稳固发展。
安全性是汽车运行控制与驾驶行为识别研究中永恒的课题。汽车驾驶人驾驶行为日趋个性化和复杂化,汽车安全运行状态与驾驶人驾驶行为的个体关联性越来越大,由此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给人身财产和社会经济造成了大量的损失,增加了交通运输系统运行成本。为了更加科学客观的反映汽车真实的运行状态,特别是对汽车行驶速度的安全性评估,有必要研究新的评估方法,以实现行驶速度安全特征描述、判别诊断。论文选择某城市典型交通事故以及
传统的计算作业更侧重于计算技能训练,追求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本文以自编或改编的小数乘除法习题设计为例,谈谈深度学习下,如何紧跟计算命题的新趋势,改进计算教学命题。
目的 构建居家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探究其在居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且现居家的糖尿病患者80例,按照组间基础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居家管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居家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指导的居家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自我管理质量。结果 构建的居家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