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通过对超短波无线电监测网络进行结构和功能的分解,论证超短波无线电监测网络的监测能力评估的可行性,探讨并尝试以科学的方法将超短波无线电监测网络的监测能力进行评估和体现,并力求方法是可操作的。通过方法的论证,计算机建模,举例计算,来验证监测能力是可评估的。论文首先将无线电监测网监测能力的评估建立进行简要的论述。通过已有的文件、常识和工作经验来阐述能力评估的现状。其次,论文通过对现状的归纳,提出进行总体评估的方法和标准探索方案。在方案的基础上,论文将超短波无线电监测网的构成分为了设备层、软件应用层和人为评价层三个部分。其中,设备层以监测网构成的硬件设备为分析对象;软件应用层以监测网的软件处理功能为分析对象;人为评价层以人在监测网中对硬件层设备和软件评价层功能的操作水平为分析对象。在这三个层面上,论文分别提出了各层涉及的功能和指标,对这些指标的定性和定量进行划分,并提出了各个指标的评价量纲。其中设备层包括38个评估指标,以定量指标为主;软件评估层包括66个评估指标,以单定性指标和定性+定量指标为主;人为评价层包括17个评估指标,以定性+定量指标为主。通过对各层的指标分别进行总结、归纳和分析,形成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指标评价体系。从而完成了对评估模型的理论论证。进而,论文对评价体系的计算机建模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以Microsoft(?) Excel(?) 2003为建模工具,建立了基于计算机的无线电监测网评估体系模型。最后,论文通过举例,结合计算机评估模型的计算,验证了超短波无线电监测网监测能力评估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并提出了评估模型的多样性。即,根据不同的评估要求和针对性,可对本论文评估模型中的指标、量纲、评判数值进行增减,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科学的无线电监测网监测能力评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