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北南部某自来水厂运行中,出现浊度低不易混凝、藻类堵塞滤池、加药量显著增大等问题,需要对水厂工艺进行调整。吸附剂强化混凝可以提高藻类及各类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具有工艺简单、不用改变处理设施等优点。本研究拟考察吸附剂强化混凝对河北南部南水北调水的处理效果。首先进行小试试验,对吸附剂进行比选,研究吸附剂强化混凝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深入研究吸附剂强化混凝的影响因素。然后进行动态试验,对吸附剂强化混凝的投加量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考察吸附剂强化混凝处理南水北调水连续动态试验在实际运行中的情况,并对吸附剂强化混凝与传统混凝工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小试试验中,PAC与5种吸附剂强化混凝时,投加粉末活性炭或者硅藻土时对叶绿素a的去除效果较好,但投加粉末活性炭对浊度的去除效果较差。硅藻土强化混凝最佳投加量为15mg/L PAC和20mg/L硅藻土,对浊度、叶绿素a、CODMn及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82.6%、84.6%、41.4%和38%,残余铝含量为0.194mg/L。硅藻土强化混凝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pH值对残余铝含量影响较大,控制pH值在6.57.5范围内可使两种pH值调节方式的出水残余铝含量均低于0.2mg/L。在先投加PAC慢速搅拌10min后投加硅藻土进行混凝时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最好。残余铝跟余浊最低的PAC投药量不同,残余铝达到最低时的PAC投加量更低,应合理控制出水余浊和残余铝含量。采用动态试验处理河北南部高温高藻南水北调水,确定后续试验运行处理量为48L/h。综合PAC及吸附剂不同投加量下的污染物去除效果、药剂成本和残余铝含量,优选得到在1015mg/L PAC范围内投加5mg/L硅藻土强化混凝处理南水北调水;或者在1015mg/L PAC范围内投加5mg/L粉末活性炭强化混凝处理南水北调水,沉淀出水叶绿素a均在1ug/L以下,降低了藻类对滤池的不良影响。吸附剂强化混凝连续动态试验结果表明:投加10mg/L PAC+5mg/L硅藻土强化混凝或者投加10mg/L PAC+5mg/L粉末活性炭强化混凝时,滤后出水的主要指标均远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解决了水厂的运行问题。与PAC单独混凝相比,投加吸附剂强化混凝的产泥量更大,但对污染物的处理效果及稳定性更好,投加少量吸附剂不会使运行成本明显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