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尔夫球场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绿地,其生态环境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质疑。本文依据球场位置、球场类型及管理方式,选取北京城区中心地带的3家高尔夫球场(A球场、B球场和C球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监测、实地取样及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从大气环境、地表水环境、土壤环境和植被环境方面对其生态环境展开了系统的研究。经理论分析和专家咨询,结合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的结果,筛选出合适的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高尔夫球场生态环境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值,以此对高尔夫球场生态环境的健康状况做出综合评价,同时通过信息系统开发技术研建了高尔夫球场生态环境健康评价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高尔夫球场绿地在降温增湿,减噪降尘,减少空气污染物以及增加空气负离子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球场绿地年平均降低噪音9.0 dB,但不同季节差异不显著。球场绿地对空气污染物的净化率均呈现夏季较高,冬季较低的变化规律,其中对PM25、PM10、S02和N02的年平均净化率分别为18.0%、20.1%、14.6%和17.4%。PM2.5和PM1o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4种污染物的浓度与温湿度均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性。球场绿地对空气负离子的增加量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其年平均含量是球场外的2.76倍,并且其含量与温湿度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2)3家高尔夫球场人工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在盛夏和初秋较为严重,春季和冬季相对较好。A球场和C球场人工湖水体TN和TP含量季节性超过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V类水的标准值。球场人工湖水体重金属含量总体处于清洁水平,其中Cd和Pb在所有水样中均未检出,Cu、Zn、Cr、As和Hg各月含量均低于Ⅲ类水的限定值。球场人工湖水体中均未发现毒死蜱、氯氰菊酯和甲基托布津残留,百菌清在个别水样中虽有检出,但其含量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限定值。(3)3家高尔夫球场不同区域土壤肥力存在较大差异,pH值呈弱碱性,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含量相对较低,速效磷含量偏高。土壤酶活性与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及部分重金属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球场不同区域土壤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小,其含量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值,人体频繁接触亦不会对健康产生非致癌和致癌风险。球场土壤中未发现氯氰菊酯和甲基托布津残留,百菌清和毒死蜱的检出率分别为0.69%和2.08%,但两者含量远低于国家相关标准的限定值。(4)3家高尔夫球场乡土植物使用率较高,但植被种类偏少,乔木下层空间利用不足,水生植物使用率较低。3家球场草坪质量整体较好,其中B球场评分最高,C球场最低。在植被景观质量评价中,3家球场在植被的健康状况、观赏性及协调性方面得分较高且彼此间差异不大,而在物种多样性、空间层次及植被原生性方面,C球场评分高于A球场和B球场。在植被功能性评价中,3家球场在打球难易度方面的评分最低,指引性方面得分最高,且各球场彼此间差异较小,而在安全性和隔离性方面,C球场的评价结果优于A球场和B球场。(5)3家高尔夫球场生态环境健康指数分别为0.618、0.701和0.643,总体均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大气环境均处于轻度病态,地表水环境分别处于轻度病态、健康和亚健康水平,土壤环境和植被环境都处于亚健康水平。空气PM2.5污染及清洁度较低,水体营养盐含量较高,土壤肥力偏低是球场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而球场生态环境的健康优势主要体现在植被环境整体较好,水体和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农药残留量较低。(6)依据高尔夫球场生态环境健康评价的目的、体系及方法,构建了高尔夫球场生态环境健康评价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指标体系管理、高尔夫球场生态环境质量管理以及系统管理三大功能模块,能够对指标体系、权重值以及用户信息和使用权限进行相应的修改和管理,实现了高尔夫球场生态环境健康评价的自动计算及结果展现。实例分析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