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从四川和重庆的紫色土中分离获得的38株硅酸盐细菌为研究材料,采用RAPD、BOX-PCR、16S rRNA PCR-RFLP、代表菌株16S rRNA序列分析等方法研究其遗传多样性,确定了其系统发育及分类地位。 RAPD分析包括了单引物RAPD,TP-PCR。单引物RAPD在26%相似性水平上将供试菌株分5群,其中,群Ⅰ、Ⅲ和Ⅴ均由4株菌组成,群Ⅱ包括8个菌株,来源地比较杂,群Ⅳ最大,由18株硅酸盐细菌和2株参比菌株B. mucilaginosus VKPM 7519~T和B. mucilaginosusAS1.232组成,占供试紫色土硅酸细菌的47.3%。TP-PCR分群结果与单引物RAPD相似,在23%相似性水平上将供试菌株分为5个群,群Ⅰ和Ⅴ由5株菌组成;群Ⅱ有8株菌;群Ⅲ只有2株菌,群Ⅳ则由18株菌组成,该群菌株与标准菌株B. mucilaginosus VKPM 7519~T和B. mucilaginosus AS1.232聚在一起。这表明紫色土硅酸盐细菌存在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综合分析结果与RAPD和TP-PCR的聚类结果相似,有17株菌和标准菌株B. mucilaginosus VKPM 7519~T和AS1.232同处在群Ⅰ。 BOX-PCR分析中,所有供试菌株在54%的相似性水平上供试菌株与参比菌株分为了4个群,32株菌株都聚入了群Ⅱ和群Ⅲ,供试菌株中大部分还是和参比菌株亲缘较近。在BOX-PCR分析中,K4单独聚类,表现出比较大的特异性。 所有供试菌株的16S rRNA PCR-RFLP图谱有21种遗传型。在62%相似性水平处,所有菌株被分为3个16S rRNA遗传群,群Ⅰ的24株供试菌株与2株参比菌株B. mucilaginosus VKPM 7519~T和AS1.232聚在一起,包括12种遗传类型谱;群Ⅱ由10株供试菌株组成,群Ⅲ包括3株菌,这两个群的菌株与B. mucilaginosus亲缘关系较远。 进而,对菌株K18、K28、K38进行了16S rDNA序列测定,供试菌株K18与B. novalis模式菌株LMG21837~T同源性达到99.5%;K28与Bacillus muculaginosus模式菌株VKPM7519~T的同源性高达99.6%;而K38则与蜡质芽孢杆菌(B. cereus)的菌株ATCC14579~T同源性高达99.9%。初次发现硅酸盐细菌在蜡质芽孢杆菌(B. cereus)和B. novalis中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