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txhal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神生活是人类生活的特有现象,是人之为人并区别于其他一切生物的本质特征。相较于物质生活,人的精神生活更具有丰富性,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精神生活的发展状况决定着人的全面发展程度,而精神生活质量的高低,从本质上规定着人的价值的大小和生命质量的高低。作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后备军,大学生精神发展不仅关乎个人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中国精神的传承和伟大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成功实现,这使得研究和提升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具有了现实而深远的意义。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等方法,在理论分析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重点对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现状、成因及提升路径进行了较为全面客观的研究和探讨。绪论部分交待了当前我国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这一研究选题提出的缘起和背景,对国内外有关精神生活尤其是大学生精神生活相关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进而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指出了本文的研究意义,提出了研究思路及方法。第一章对精神生活质量研究进行了基本理论概述。通过对精神生活的涵义、构成、存在论意义,以及精神生活质量的概念、特征、主客观衡量尺度等进行全面地总体地把握,在借鉴与总结中形成有关精神生活质量研究的基本理论概述,为当前我国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研究提供了较为充分的理论基础。第二章主要择取了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的调查维度。根据精神生活质量主客观衡量尺度,结合大学生群体自身特点,从基础条件维度和主干维度两方面择取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调查的具体维度,并阐释了各维度与精神生活质量整体间的关系。其中基础和条件维度涵盖物质生活、秩序环境、交往状况、闲暇时间;主干维度则包括大学生精神需要、精神资源、精神活动、精神状态和感受。第三章从正反两方面概括总结了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的现实状况。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的良好表现在于精神生活基础和条件较好、精神文化资源选择多样、精神需要多元广泛、精神活动内容丰富多样、精神状态和精神感受总体良好。而精神生活领域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突出问题包括精神生活条件和资源利用不充分、个人理想信仰迷茫缺位、道德践履趋于务实功利、精神活动重娱乐消遣、精神压力普遍较大生活满意度幸福感有待提高。第四章分析了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状况的形成原因。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思想文化的多元繁荣、高科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等在改善大学生物质生活基础、丰富精神生活资源、更新生活方式和交往空间的同时,也对大学生价值观念选择和理想信念确立形成较大的干扰和挑战,而大学生个人生存境遇和主体差异对学生精神生活发展也会产生影响。第五章重点探讨了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的提升路径。针对大学生精神生活领域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尝试从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面科学的价值取向,发展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社会主义精神文化,认识和利用高科技网络促进精神生活深度发展,以及培育精神生活个人主体性几个方面探讨提升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的方法路径。
其他文献
由于适应了社会发展需求和大学生自身特点,我国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事业迅速发展,志愿者队伍逐渐壮大。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我国社会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
去年暑假由文牧野导演执导的《我不是药神》一经上映,口碑、票房节节攀升,豆瓣评分高达9分,横扫各大奖项.影片全长1小时56分钟,改编自真实事件,呈现慢粒白血病患者这类边缘群
中国与东盟互为重要邻邦,中国与东盟关系是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研究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无论从国际关系的理论角度还是从国际关系现实的角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对TH社区村改居前后的农民休闲生活变迁进行调查分析,给我们呈现了村改居前与改居后人们休闲生活方式的不同。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
学位
学位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在针对青龙湖下游河道的景观设计时,既应保持田园特色,又应利用当地原有的资源、文化、元素,营造与大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大众文化是主要借助于大众传播媒介而流行于大众中的通俗文化,具有信息、商业和娱乐等特性,是经历社会竞争后,从个人领域里滋生出来的消费文化。当代的大众文化多数是指以都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竞争手段,被世界各国重视。许多国家开始探索产业集群理论,以实现区域竞争优势。许多学者在产业集群的定义、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由于各地区发展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