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基因产品作为一种高科技的农业生物技术产品一直备受争议:有人将其喻为天使,有人将其贬为恶魔。而事实上,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确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转基因技术可以使农作物具有抗旱、抗霜、抗酷热、抗病虫害、抗除草剂、提高经济作物中淀粉和油的含量、改善蔬菜果实的口味、营养和颜色并延长其保存时间,这对提高世界农作物产量、提高质量、减少化学肥料和杀虫剂的使用、解决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缺乏、饥饿和营养不良有重大意义,另外,基因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医药、化工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它也为整个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人们无法得知基因序列的改变会在体内引起何种潜在的变化,无法确定转基因产品是否会对下一代产生任何未知的伤害,无法预测转基因产品对现存基因会产生何种影响。目前,由于转基因作物对环境以及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影响尚无定论,因此,对于大多数国家的消费者和决策者来说,必须慎重考虑,有时甚至出现严重抵制的情况。中国作为一个存在着粮食短缺潜在威胁的发展中国家,在对待转基因产品的政策上寻找适合国情的最佳策略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在写作过程中,笔者试图遵循以下逻辑,首先简要介绍转基因产品及其贸易状况,随后对转基因产品的内在冲突及由其引发的各国贸易争端作了一定的分析,并揭示了这些贸易争端深层次的原因。正是基于转基因产品的内在冲突及矛盾,本文将着眼点转向国际贸易条约、协议,试图通过现存的条约及协议进行解决,在第三章,本文阐释了与转基因产品贸易有着密切关系的WTO协议与卡特赫纳议定书之间存在的矛盾与冲突。鉴于此,本文最后两部分对国家政策进行了讨论。本文第四章主要对三个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美国、欧盟、日本)的贸易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第五章分析了我国目前对待转基因产品的贸易政策,指出了不足之处,并对我国的转基因贸易政策提出了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