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失去以后才知道珍惜”常用来形容感情。现在,人们,尤其是城市居民,开始意识到自己从城市现代化中得到利益的同时也在失去某些更为珍贵的东西。摩天大楼作为城市现代化的副产品凭借其高大的体量轻易抹平了城市间的差异。当我们远眺城市时,城市所特有的传统建筑、山体被杂乱无序的建筑遮挡,被林立的高楼压制——它们几乎被逐出了我们城市的天际线。我们对城市的记忆就这样被带走了。天际线对于城市始终是个貌似清晰,却又十分模糊的概念。作为城市整体形象的代表,天际线是确实存在的,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明确的感知它。另外,天际线是个大尺度的概念,但它似乎又不能完全为规划所左右,即使是现在所推崇的城市设计在面对这样一个庞大而又虚幻的东西也显得无从下手,更不用说建筑了。那么,我们就因此承认天际线毫无研究价值可言了吗?天际线、轮廓线在以往的研究中经常被混用,所以概念的缺失是天际线研究的先天不足。更重要的是,观看方式从来就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这是导致天际线研究缺乏立足点的致命缺陷。所以,本论文使用大量篇幅对天际线构筑了一个系统的研究框架,明确它与观看方式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比较科学地谈论天际线问题。本论文的理论框架是分为“解”和“读”两个板块的:-、解·明确区分天际线、轮廓线和地平线这三个概念·提出观看点的概念·运用视距、视角、气候等条件对天际线和观看点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阐述,进而提出静态与动态两大天际线研究模型 I<WP=4>·引入控制点分级概念,使得模型的表述得以科学化二、读·运用以上概念对模型的社会价值、美学价值进行探讨·对于天际线的实际操作可能性进行总结本论文 36 千字 插图 135 幅,其中作者拍摄 48 幅,作者绘制 15 幅,另外作者制作表格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