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分型与性激素水平相关性研究

来源 :湖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xuan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复杂和多样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常见于生育期妇女,比例约为6%~10%,目前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是妇产科内分泌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基于此探索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型与血清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为丰富辨证手段及客观化中医辨证多囊卵巢综合征提供依据。   方法:   1.病例来源于2010年12月~2013年3月就诊于湖北省中医院妇科门诊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2.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年发布的《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多囊卵巢综合征辨证分型为:肾阴虚证、肾阳虚证、痰湿证、气滞血瘀证、肝经湿热证。收集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将符和纳入标准的90例PCOS患者辨证分型统计为五组,各组例数为肾阴虚组15例、肾阳虚组25例,痰湿组22例、气滞血瘀组18例以及肝经湿热组10例。测定90例患者血清睾酮(testosterone,T)、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催乳素(prolactin,PRL),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收集受试者体重(kg),身高(m),计算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采取组间对照的方法对PCOS患者中医证型与性激素水平、空腹胰岛素水平、体重指数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   1.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肾阳虚证>痰湿证>气滞血瘀证>肾阴虚证>肝经湿热证。   2.肾阴虚组和肝经湿热组血清T水平显著高于其他证型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各证型组的血清E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各证型组的血清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肝经湿热组和气滞血瘀组的血清PRL水平均高于其他证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经湿热组与气滞血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经湿热组血清PRL水平最高。   6.各证型组的血清FSH水平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阳虚组血清LH水平和LH/FSH比值均高于其他证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7.痰湿组血清FINS水平及BMI值高于其他证型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COS患者证型分布以肾阳虚证最多见,其不同证型组间T、 LH、LH/FSH、PRL、FINS、BMI指标存在着差异,高血清T水平与肾阴虚证、肝经湿热证有相关性,血清LH水平、LH/FSH比值增高与肾阳虚证有相关性,血清PRL增高与肝经湿热证、气滞血瘀证有相关性,血清FINS水平、BMI值偏高与痰湿证有相关性,这些指标可以作为PCOS患者辩证分型的客观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课题背景:胃溃疡(Gastric Ulcer, GU)是发生于胃黏膜表面,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局部组织因坏死脱落而形成的溃烂缺损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慢性消化系统疾病。随着对胃溃疡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以及治疗胃溃疡有效药物的迅速开发和广泛应用,胃溃疡的发病率有所下降,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有所降低,然而胃溃疡的易复发性至今仍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若防治不当,可引起大出血、幽门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