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语联盟与孔子学院等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机构自其诞生之日起至今在当今世界的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成为提供外语和第二语言教学的重要机构。本文借助让-马克·德法伊的“外语和第二语言教学法”理论,着眼于宏观的文化传播机制,以法语联盟和孔子学院的主要职能——语言学教学与文化传播作为研究对象,以上海法语联盟和魁北克省孔子学院为典型案例,采用文献、访谈、问卷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探究法语联盟与孔子学院在其所在国的语言文化教学与输出问题。本文旨在从两家具体机构的人员、课程、活动等具体环节出发,分析不同方式带来的不同效果,在此基础上为孔子学院的长足发展提供相应建议。本研究想要探究的中心问题是:法语联盟在对外输出语言文化过程中体现的优势是什么?哪些经验可供孔子学院的未来发展参考?本研究将从以下三个具体问题入手进行探究:1、法语联盟与孔子学院的基本建制对语言文化输出有何影响?2、对外语言教学作为显性输出,何种教师、教材、教法会使得所在国更易接受派出国的语言与思维?3、国际文化传播作为隐性输出,活动种类、传播方式的异同之处如何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所在国居民的观念并应对挑战?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部分:第一章通过对研究背景的阐述说明本文的研究旨趣,通过文献综述追溯以往文章的研究内容,提出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并归纳本研究所具有的创新意义。第二章通过对法语联盟和孔子学院的概述、对案例选择依据的阐述以及对“外语与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介绍证明魁北克省孔子学院和上海法语联盟案例选择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第三章从教师、学生、教材、课程设置与教学法等方面材料的梳理发掘隐含着的内在逻辑关系。第四章从文化活动与传播方式的不同探究实际操作中的机遇与挑战。第五章从研究中的现象和相关关系出发,明确研究结论并提出建议。在本文得到的研究结论基础上,研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建议,具体包括如下三方面:1.针对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机构内师生的特殊关系以及当前法语联盟和孔子学院师资现状,本研究提出了学生群体导向下的师资队伍优化建议;2.针对教材编写原则以及评价体系方面的不同,在分析法语联盟与孔子学院相关利弊的基础上提出提升教材竞争力与教材改进建议;3.从文化传播的基本原则出发,综合比较目前法语联盟与孔子学院在文化输出中的方法与经验,提出促进文化传播接受度提升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