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处理对巢湖圩区CH4和N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uan09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耕作方式、麦季控水对巢湖圩区稻麦轮作模式下CH_4和N_2O排放及作物产量的影响作为研究内容,研究适合巢湖圩区稻麦轮作模式的经济可行的减排增产技术,本试验通过长期定位监测的方法,于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以巢湖低地圩区稻麦轮作农田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三次完整的稻麦轮作周期的试验观测。本试验的监测点设在安徽省巢湖市烔炀镇,共设置两类处理,根据不同耕作方式分为:常规(CG)、优化施肥(CY)、优化施肥+免耕(CB)、优化施肥+秸秆还田(CJ),根据麦季不同控水分为:常规+麦季浅沟(CQ)
其他文献
学位
本文利用1961年-2014年Hadley气候预测研究中心的全球海表温度(SST)资料,NECP/NCAR逐日风场、比湿、高度场、垂直速度等再分析资料,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中国753站逐日降水、
本文采用NCEP/NCAR逐6小时再分析资料,对一年的(2008年10月14日~2009年10月13日)NOAA/NCEP全球预报系统(GFS)每日4次的逐3小时的180小时(位势高度场、温度场、uv风场)的预报结
本文首先利用NCEP/NCAR全球客观分析资料分析2008年6月20-21日江淮一次暴雨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场,发现本次暴雨发生在典型梅雨的有利环流背景下:500hPa欧亚中高纬大气环流呈
为了深入研究河北省大雾的特征、发生发展规律、生消机制及影响因子,为大雾的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论文利用河北省50个代表站1965~2006年逐日大雾及能见度资料、逐月平均气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