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杏仁核环路机制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tdi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指个体生理或心理遭受重大创伤性事件后出现的延迟并持续的精神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焦虑障碍。杏仁核是高等动物产生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核心脑区,其功能异常与包括PTSD在内的一系列精神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深入探查杏仁核神经元结构与功能变化在创伤性应激致PTSD中的作用及潜在的神经机制,对明晰PTSD的发病机制及开发相关的临床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基于神经元投射靶区以及基因表达特性对杏仁核神经元进行分类的研究表明,杏仁核神经元在环路连接和功能上具有高度异质性,即不同投射神经元(Projection neurons,PNs)有着不同的投射靶区,并在情感表达与调控等过程中发挥着截然不同乃至相反的功能。例如,杏仁核基底外侧核(Basal lateral amygdala,BLA)投射至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NAc)神经元(BLA→NAc PNs)主要负责正面情感的编码及奖赏行为的调控,而投射至腹侧海马(Ventral hippocampus,v HPC)神经元(BLA→v HPC PNs)则主要负责负面情感的编码及焦虑、社交行为调控。然而,上述发现主要是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操控上述神经元活性观察到的行为反应,而对于在创伤性应激造成PTSD的病理状态下,应激对杏仁核内不同投射神经元的功能变化及潜在调控机制仍未可知。在本研究中,我们根据BLA不同投射靶区,分别在NAc和v HPC中注射retrobeads,以标记BLA内BLA→v HPC PNs和BLA→NAc PNs。通过足底电击(Foot shock,FS)以模拟创伤性应激建立PTSD模型,并综合利用行为学、形态学和电生理技术探讨FS对小鼠BLA内上述不同类群神经元的活动影响及潜在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FS应激显著增加了小鼠焦虑样行为,并伴随杏仁核BLA区即早基因c-fos(神经元活性标志物)表达水平的升高。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FS造成的c-fos表达水平升高主要出现在BLA→v HPC PNs,而在BLA→NAc PNs中并未观察到明显的c-fos表达差异。此外,离体脑片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发现FS显著增加了BLA→v HPC PNs的内在兴奋性,而同样对BLA→NAc PNs兴奋性没有影响。上述结果提示FS对BLA神经元活动产生了差异化调控,为了进一步探究这种兴奋性差异化调控的原因,我们检测了上述神经元后超极化电位(After hyperpolarization potential,AHP),发现FS组小鼠BLA→v HPC PNs的mAHP明显减小,相反,BLA→NAc PNs的mAHP却无明显变化。综合上述结果,我们推测:FS通过选择性降低杏仁核BLA→v HPC PNs的mAHP,进而使其兴奋性和活动水平升高,持续性激活BLA→v HPC环路,最终导致小鼠产生PTSD样症状。本研究阐明了PTSD模型中创伤性应激对大脑BLA神经元的差异化调控机制,为PTSD疾病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神经环路靶区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植物蛋白来源于植物,主要包括大豆蛋白、谷蛋白等,与动物蛋白营养价值相仿,但植物蛋白不含胆固醇,具有多种生理保健功能,在保健食品、健康饮料等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在追求大健康的时代,基于植物基的蛋白食品日益受到青睐。植物蛋白中谷氨酰胺较多,这些酰胺基之间容易形成氢键等结构,从而使得蛋白质发生聚集、沉淀,使其溶解度较低,影响了其在植物蛋白饮料以及其他食品中的应用,因此,需要对植物蛋白的性能进行改性,增强其
胰腺癌是一种致死率高的恶性肿瘤,其5年生存率不足10%。由于缺乏有效的早期筛选和诊断方法,绝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处于晚期,此时已不宜手术,只能以接受化疗为主。然而,胰腺癌肿瘤组织血管稀少,血供仅为正常胰腺组织的1/3,这导致化疗药物及其他活性成分无法有效递送至肿瘤部位。此外,胰腺癌肿瘤微环境中存在的活化胰腺星型细胞(Pancreatic stellate cells,PSCs)会促进肿瘤细胞增殖,抑
目的:在人体肿瘤微环境中,处于低氧条件下的肿瘤细胞侵袭和促进血管生成的能力更强,除了公认的VEGF可促进血管形成,外泌体(Exosomes,Exo)在远距信息调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将明确在低氧条件下,外泌体Cx43表达上调在脑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低氧微环境新生血管生成中具有重要作用,使肿瘤的转移和侵袭能力增强。通过该研究将更全面地认识GBM的病理机制,并为脑胶质瘤的
研究目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是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的一员,作为信号转导酶在免疫应答、细胞迁移和成熟等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尤其是对败血症的发生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MAPK信号通路有三个主要成分,分别是ERK1/2、p38和JNK;LPS刺激后可以激活ERK1/2、p38和JNK分子,形成磷酸化的ERK1/2、p
目的:探讨X线诱导肿瘤细胞释放的外泌体对肿瘤生长及免疫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1.应用不同剂量的X线照射小鼠路易斯肺癌(Lewis lung carcinoma,LLC)细胞,Western Blot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辐射对细胞凋亡和活力的影响;Phospho-Histone H2A.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辐射对细胞DNA的损伤;2.超滤法提取经X线辐射和未辐射LLC细胞培养上清中的外泌体。透射
背景:近年来研究表明人脂肪来源干细胞细胞外囊泡(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 extracellular vesicle,hADSC-EVs)在组织修复再生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作为组织再生的新型非细胞疗法,EVs能很大程度避免了移植并发症风险而同时能够发挥干细胞相同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采用体外华勒氏变性模型,评估hADSCs-EVs对雪旺细胞的影响,重点关注华勒变
目的: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不仅可以响应并结合环境中不同的营养和环境因子来参与细胞的生长和存活,而且可以通过介导小GTP酶蛋白的活性来调节细胞骨架动力学。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m TOR信号通路的特异性抑制剂雷帕霉素是否可以通过改善小梁网结构来降低眼压(IOP),以及是否可以通过抑制胶质细胞的活化以及相关炎症来改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存活率。方法:向成年Sprague-Dawl
目的:以关节镜为金标准,评估动态应力超声是否是诊断半月板撕裂的可靠方法。方法:前瞻性选取111例患者参与研究,他们因膝关节疼痛收住入院行关节镜手术,临床检查(Mc Murray实验、Apley实验、关节间隙压痛实验)、动态应力超声和磁共振在关节镜检查之前进行,我们将临床检查、动态应力超声和磁共振检查结果与关节镜检查结果相比较,然后计算这些评估方法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
目的:通过研究高糖环境培养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HBZY-1)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及其相关炎性因子、纤维化因子的表达;运用NLRP3si RNA的干扰技术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类药)干预受高糖刺激后的HBZY-1,检测上述指标的表达变化,探讨NLRP3炎症小体在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潜在作用机制,初步探究厄贝沙坦是否能阻断NLRP3炎症小体的作用;设计不同时间点,验证高糖刺激的时间长度对NL
随着我国公路发展进入建养并重的时期,养护产生的大量旧沥青路面混合料铣刨料亟待处理,使用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对旧沥青混合料进行再生利用对解决环境保护与集料匮乏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再生剂对老化沥青性能的改善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制约着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因此,本文通过试验研究再生剂对回收沥青胶浆的物理性能、流变性能和化学组分的影响,以期为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