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文化多元快速融合的过程中产生出的文化趋同现象,使人们逐渐关注并重视文化的多元性的建设的重要性。如何使中国当代空间设计语言呈现出具有中国特有的文化性质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形象显现”方式之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人们在历经数千年汉字的书写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艺术理论和思维方式体系,在这个体系下,字、人、自然相融合,汉字与中国特有的艺术精神相融合,派生出无以计数的文化底蕴和汉字的视觉样式。先人人们通过汉字来记录表达生活,潜移默化的受着汉字的这一整套思维模式的影响,目前这种影响在建筑、民俗等多方面都已经得以论证。在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中主要体现在建筑的这平面布局与空间构成上。而要研究汉字,就需要从汉字的结体结构出发,即可概括为“永字八法”。“法”为法度、法则。“永字八法”作为汉字(楷书)笔法之根基,影响着汉字的用笔之法与结构。以“八法”为切入点,用九宫格和米子格空间的纵横分割法分析建筑的平面布局与空间构成,找出汉字(书法)与建筑空间设计之间的关联点。而博物馆作为人类保存具有文化价值的物品的永久性机构,是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场所,将这种关联进行梳理,运用在博物馆空间设计中,让汉字的形从二维的视觉的形象中脱离出来,变得三维化甚至多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