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勿略在亚洲的传教活动及其文化意义的分析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262648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朗西斯科·沙勿略(xavier,Francisco,1506-1552)是耶稣会亚洲传教活动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他大胆实践和勇于创造的精神对于后来耶稣会士的传教活动来说,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在他的传教生涯中,精力旺盛的沙勿略历巡索科特拉岛、印度的果阿、马六甲、安汶岛、摩洛加群岛和日本等地,为基督教在东方的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1622年,被教皇格里高里15世封为“传教圣人”。 在基督教东传史的研究上,国内学者对沙勿略的关注不多,而比较重视开创了在中国传教事业的耶稣会士利玛窦(Matteo Ricci);国外学者对沙勿略的研究大都从教会史角度出发,夸大其神迹。本文从具体史实出发,关注沙勿略传教的历史情境,联系传教地各自不同的具体环境,从客观的角度,对沙勿略的传教经历及其传教方法进行分析定位。 我们认为:沙勿略因地制宜的传教方法,勇于开拓的传教精神和异常狂热的宗教情怀,在亚洲耶稣会史上都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这一意义主要表现在,审时度势,根据不同的环境,不断修正并调整传教策略,有效地利用各种政治经济力量,在平衡利益同时,为传教的最终目的服务。他的这一传教方式为后来的“文化适应政策”(policy of adaptation to national Customs)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因此,忽略了这段历史,将无法对耶稣会在远东传教的完整历史做出全面和客观的评价。
其他文献
思政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信息化作为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崭新课题,是当前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大学生网络生活高度普及的必然结果,是建设良好校园文化、
2012年,微信公众平台横空出世,微信公众号也应运而生,自媒体借此东风也蒸蒸日上,而人们对娱乐性新闻的青睐使得娱乐类公众号不断壮大。本文通过着重分析以"萝严肃"(原"严肃八
黑格尔的哲学史既是哲学的历史,又是历史的哲学。它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自身的哲学体系。哲学史上所表现的种种不同的体系只是一个哲学体系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而已,或者说,那
认识论是对知识的本性、源泉和界限的探究。关于知识的经典的定义是“有辩护的真信念”,这一定义包括辩护、真、和信念三个条件。1963年,知识的经典定义遭到“盖梯尔问题”的强
本篇依照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目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路线,提出地方政府能力的构建。在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了在本世纪要达到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从目
无穷是人类科学史上引起广泛讨论的一个概念,从开始坚持潜无穷到实无穷的确立,人们用了几千年。而对无穷性质的进一步把握是在公理集合论建立以后。 希尔伯特在巴黎数学大会
在我们时代的主导原则即资本、工业一技术、近代形而上学原则的统摄下,精神被曲解为智能、工具,精神科学以及历史认识的真理性被置于客观自然事物认识的真理性前提下,历史认识的
《永久和平论》是康德政治哲学著作中最富创造力的一部。本文把康德的永久和平思想看成是解决西方政治哲学传统中道德与权利张力难题的典范。笔者从康德的实践哲学出发,论述了
自上世纪70年代自然化认识论兴起以来,在认识论领域内围绕着诸多问题,哲学家们展开了饶有成效的纷争。本文主要从认识论与心理学关系的角度出发,考察了当代自然化认识论研究的一
城市化是技术化的必然产物,二者的关系呈现规律的路径,破解这一规律有利于指导我国城市化具体实践。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