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户区改造规划的“多维理性”探讨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yon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棚户区”伴随我国城市化的过程而产生,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现如今,棚户区改造作为城市工作重点,在政府的推动作用以及市场运作下得到大规模开展,但快速推进背后实际上隐藏了多方面的问题和欠缺:以房地产开发思路对棚户区进行推平重建,使之从功能、空间到居民被完全置换,不仅失去原有的历史文化和社区活力,而且对棚户区中低收入如群体的生活并未得到根本改善。实际上,棚户区改造规划思路的“片面性”是其重要原因:规划中更多注重的是空间布局和开发过程中的经济运作合理性,缺乏对历史文化、居民生活、社区发展等方面的综合思考,导致棚户区改造过于偏重“经济理性”,转变棚户区改造思路成为必然要求。在这一背景下,本文通过分析当今我国城市的发展趋势和深层次要求,整理国内外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实践动态,总结了当今大部分棚户区改造规划过程中的思路局限以及考虑内容上的欠缺,并通过对棚户区改造具有具体指导意义的经典理论进行了总结和综述,形成了“多维理性”的思维概念:即从“时间”“空间”“人”三个维度上认识棚户区改造的意义和要求,将“时间理性”、“空间理性”和“人文理性”融入棚户区改造规划中。在“多维理性”的概念指导下,引导棚户区改造规划思路的改进与规划方法的革新,形成了新的规划内容框架和思维方法。同时作者从以上观点出发,以“多维理性”为视角对上海的棚户区改造现实案例进行了实地调研,得出了棚户区改造造成的城市空间和居民生活的变化,得出棚户区改造与城市和居民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对融入了“多维理性”概念的海南万宁光明片区棚户区改造的规划方案进行了阐述和评析。规划从内容思路上在现状认知、发展策划、空间规划、合理化建议方面展开,提出了全局认知、延续肌理、社区发展、渐进式发展路径策划、弹性开发等理念方法,对规划思路进行了改进和革新,将为以后的棚户区改造规划改进提供了具有借鉴价值的思路。
其他文献
微电子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快速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农业中尤其是在农作物信息检测中的应用是将智能化、自动化应用于农业中的最
随着气象事业业务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千兆网络系统的各种问题逐渐暴露.为适应广东省气象局发展需求,必须对现有的网络进行万兆升级改造。该文主要介绍广东省气象局骨干网万兆升级
对诊断为前列腺癌的病人治疗或不治疗一直有不同的意见,研究的结果对两种看法都有支持的结论.新近对患早期前列腺癌的老年病人的一组研究认为,选择警惕地等待比治疗要好.……
曾国藩作为洋务运动的创始者之一和地方实力派的代表,在制造船炮,创立翻译馆翻译西书,设立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等具体的洋务实践中,客观上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造就了科技
室内电器自动感应调节系统的构建,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室内环境,而且在节能方面效果优良。该文简要介绍了室内电气自动感应调节系统的功能特点、设计方案。
任何仿真环境中都有大量的数据需要存储和读取,数据库作为信息的存储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满足仿真系统的应用需求,开发一套适合仿真环境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