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书赋》笺证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jjjuuu52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的研究对象是活动于唐代天宝至贞元时期的书法史家、理论家窦臮,以及他所撰写的书法理论著作《述书赋》。中国古代书法史上书论体例众多,以赋的形式评论书法,早在西晋时期的杨泉就已经撰有《草书赋》,至唐代窦臮以赋评议西周至中唐书家近三百人,并兼论押署、印记、表装、征求保玩、利通货易等相关问题,赋文总长近万言,赋文之注释又保存了大量书家史料,《述书赋》不啻为一部先出的唐前书法史。窦臮以赋的形式对历代书家进行评议,借用谥法且褒且贬,寓意深厚。通过他所使用的大量语词概念,可以看出他重自然的书学观念。在传统品第式批评方法大行的时代,窦臮以纪传体的体例行文,可谓独辟蹊径。从《述书赋》史料的广博和批评的精严上而言,可谓千古独传之作。文章首先对窦臮以及参与《述书赋》校堪、注释的窦蒙,窦氏两兄弟的生平、文艺实践,以及《述书赋》的创作背景、成书、版本、书学观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考辨。重点部分是对《述书赋》的笺证,赋本骈俪,加之窦氏借用谥法之义,文中大量运用的典故、包含的本事,以及文意难明之处,均需一一注明、考索并加以疏解。所以用笺证的方式,尽量查找窦臮进行评论的史料来源,考镜其源流以更加清楚地认识窦臮所置论的正误、深浅以及独到之处。本笺证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采用目前所见较好的版本为底本,辅以他本多方校勘,以全面整理赋文,并力求体现学术积累上的意义。
其他文献
大学生作为一个有较高知识文化水平的群体,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但是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环境因素的不断多样化、复杂化,大学生的心理出现许多新问题。当代大学
中国民间文艺学的构建本来就有"文艺的"和"学术的"两个目的,随着时代的变迁,这项文化学术事业在各族人民历史命运的巨变中,谱写出崭新的篇章。在20世纪50年代民间文艺学大普
电影中建构的国家形象,是一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对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输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在意识形态领域用符合国情的价值导向塑造大学生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