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希望感是一种重要的积极心理品质。缺乏希望感易导致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的产生,不利于青少年以积极方式面对生活应激事件;提高希望感能减少负性情绪,提高未来成就、生活满意度和生命意义感,因而培养和提升青少年的希望感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关于希望感的研究主要研究希望感的重要作用,很少有研究去探讨青少年希望感的现状及其产生机制。因此本研究对青少年希望感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探讨了青少年希望感与社会支持、坚毅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发现社会人口学因素和社会支持、坚毅对希望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便为培养和提升青少年的希望感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研究的前期选取南昌市某中学540名青少年为对象收集资料,在此基础上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和回归分析以及中介效应检验等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为更全面了解青少年希望感的现状并探索量化研究结果之原因,研究后期选取6名青少年进行了个案访谈。通过一系列研究得出了以下结果:(1)青少年群体的希望感总分和各维度分均低于均值,情形不容乐观。(2)除性别因素外,青少年的希望感在年级、生源地、父母外出务工类型等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3)社会支持、坚毅均与青少年的希望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且社会支持和坚毅均能对青少年的希望感产生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4)坚毅在社会支持和希望感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说明社会支持在对青少年的希望感产生直接影响的同时也通过坚毅对青少年的希望感产生着间接影响。结论:本研究涉及的青少年群体的希望感处于不良状态,提升青少年的希望感势在必行。首先,提升青少年的希望感,应根据不同年级、生源地、父母务工类型的青少年的希望感的具体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其次可从家庭、学校、青少年自身三个方面着手改善青少年社会支持状况,从而提升青少年群体的希望感;再次可从培养和塑造坚毅品质入手,提升青少年群体的希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