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es,HME),也叫多发性遗传性骨软骨瘤(Multiple Osteochondromas,MO),是一种以长骨生长板多发性外生骨疣合并骨缺损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部分HME患者可有身材矮小、外生骨疣发病不对称甚至恶变为软骨肉瘤的可能。目前研究认为,该病的发生主要与定位在8q24.11-q24.13上的EXT1和11p12-11上的EXT2基因突变相关。截至目前为止,已发现的EXT1/EXT2基因突变种类超过700种,但仍没有弄清所有的突变位点,仍有新的突变位点等待我们去发现。因此,本研究以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家系及罕见病例作为载体,对新的EXT1及EXT2基因突变位点进行分析鉴定第一部分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EXT1基因新突变位点鉴定及关节内骨软骨瘤游离体病例致病基因研究目的 对一个汉族HME家系的致病基因EXT1进行突变分析,并对一例HME伴膝关节内多发骨软骨瘤游离体形成的罕见病例的致病基因进行突变分析。方法 收集来自中国浙江省的一个三代患病的汉族HME家系,绘制家系遗传图谱,收集临床资料和血液DNA样本,进行查体及影像学检查,总结发病特点,并对该家系进行EXT1和EXT2基因的突变筛查。共设计29对引物,应用PCR扩增EXT1和EXT2基因的热点编码区及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再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最后对PCR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分析,并应用计算机模拟分析此突变对于EXT1基因表达的影响及HME致病性。同时还收集了一例罕见的HME伴膝关节内多发骨软骨瘤游离体形成的患者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诊治方法、影像学资料、病理结果等进行了总结,并提取患者家系成员的血液DNA,进行EXT基因突变测序分析。结果 在对来自浙江的三代患病的HME家系进行EXT基因突变检测时,发现一个国际数据库中尚未收录报道的位于EXT1基因上的新的无义突变:c.1902C>A(p.Tyr634X)。计算机模拟分析提示该突变对EXT1基因的功能有重要的影响,会导致HME的发生。对HME伴膝关节内多发骨软骨瘤游离体形成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疗效良好,对其家系进行EXT基因突变检测时发现EXT1基因上的无义突变c.115G>T(p.E39X),在中国人群中属于首次发现。结论EXT1基因的c.1902C>A(p.Tyr634X)突变是导致此浙江三代患病家系发生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的致病原因。而c.115G>T(p.E39X)突变则是HME伴膝关节内多发骨软骨瘤游离体形成患者的致病原因。第二部分遗传性多发性软骨瘤EXT2基因新突变位点鉴定及下胫腓联合骨桥病例致病基因研究目的 对一个汉族HME家系的致病基因EXT2进行突变分析,并对一例HME伴下胫腓联合骨桥形成的罕见病例的致病基因进行突变分析。方法:收集来自中国江西省的一个三代患病的汉族HME家系,绘制家系遗传图谱,收集临床资料和血液DNA样本,进行查体及影像学检查,总结发病特点,并对该家系进行EXT1和EXT2基因的突变筛查。共设计31对引物,应用PCR扩增EXT1和EXT2基因的热点编码区及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对PCR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分析,并应用计算机模拟分析此突变对于EXT2基因表达的影响及HME致病性。同时还收集了一例罕见的HME伴下胫腓联合骨桥形成的病例,对其临床表现、诊治方法、影像学资料、病理结果等进行了总结,并提取患者家系成员的血液DNA,进行EXT基因突变测序分析。结果:在对来自江西的三代患病的HME家系进行EXT基因突变检测时,发现一个国际数据库中尚未收录报道的位于EXT2基因上的新的无义突变:c.67C>T(p.Arg23X)。计算机模拟分析提示该突变对EXT2基因的功能有重要的影响,会导致HME的发生。对HME伴下胫腓联合骨桥形成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疗效良好,对其家系进行EXT基因突变检测时同样发现了此EXT2基因上的新的无义突变c.67C>T(p.Arg23X)。结论:EXT2基因的c.67C>T(p.Arg23X)突变是导致此江西三代患病家系发生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的致病原因;也是HME伴下胫腓联合骨桥形成患者的致病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