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的安全顺畅运转,从根本上影响着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平稳发展。为了保证银行的安全有序运行,加强对银行的监督与检查就变得非常必要。对银行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国家审计部门监管地方商业银行的主要形式和重要手段,这项任务的核心和目标是开展审计评价。评价指标是评价的载体,因此,评价指标是研究地方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的焦点。过去十几年对地方商业银行的经济责任审计促进了金融业的健康发展,预防了腐败情况滋生,监督了银行财经纪律的执行,但是我们仍然需要清醒的认识到当前对银行的审计评价部分存在很多不足。现阶段各地都在探索评价方法,但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共识,这对于客观评价银行高管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有关的经营管理、决策能力、内部控制以及企业发展能力等,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隐患。伴随国家对银行业决策部署及宏观调控具体措施的实施,以及银行理财产品创新和表外业务、衍生工具的急剧发展,现有的审计评价体系落后于商业银行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面对当前金融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能生搬硬套或机械地使用不符合改革发展要求的评价指标来衡量。根据国家宏观财经政策、调控部署和地方商业银行实际发展形势,改进对银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指标,成为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开展的迫切要求。本文从基本理论出发,分析经济责任审计及评价指标概念、发展历程和现实状况,通过找出目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几种现行模式及局限之处、应用于地方商业银行经济责任评价的不足之处,继而提出对地方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研究意义与启示。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研究,结合当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金融发展形势和工作实践,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等统计方法,搭建了一系列对地方商业银行有针对性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与综合分析模型。研究核心是明确具体评价内容、评价指标和标准,从而使审计结论可以量化、得出定性的综合结论,使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可以统一衡量、全面反映并有效利用。紧接着列举对地方商业银行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案例实践,对是否可以综合运用本文的评价指标与分析模型进行验证。最后总结本文搭建的审计评价指标的不足之处。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五章是本文的重点,具体分析地方商业银行经济责任评价的具体内容、评价指标,并辅以审计案例验证本文的评价指标与分析模型的综合运用情况,获得最终的整体评价数值,界定出对应的评价等级。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在于将理论分析与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实践案例相结合,对审计署近5年来开展金融企业审计反映的问题进行总结,充分体现国家金融调控具体措施的实施要求和地方商业银行有别于传统企业的经营特点,设置了表外业务开展情况的评价指标内容和指标值,将定性评价指标转化为可以用数值统一衡量的评价结果,并在当前常规的侧重于经济效益方面的评价指标中引入社会责任指标,使当前指标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完整,易于操作。